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最新新聞區塊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07-11 18:21:00 (1472 人氣)

為了不讓好不容易凝聚的社區價值流失,台北市北投居民日前籌組全台首次「公民會議」,探討北投溫泉博物館未來發展,會議共識恰與北市文化局即將推行的溫博館委外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讓外界驚嘆基層居民對社區的關注結晶,與專家學者不相上下。

 由下而上 結論媲美專家學者

 公民會議發起人、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洪德仁表示,雖然現行法規尚未賦予公民會議法律效力,但由下而上的會議結論,不但值得參與者驕傲,更值得執政者重視。

 位於台北捷運新北投站出口不遠的溫博館,曾是國內首座由社區民眾自發搶救古蹟蛻變成博物館案例,原被視為北投文化象徵以及社區精神的表現,但近年由於政府與社區居民對於溫博館經營模式意見歧異,溫博的未來成了北投居民相當關切議題。

 有感發自社區力量逐漸式微,北投文化基金會今年五月透過北投社區大學和網路,籌畫全台首次公民會議,得到源於基層迴響,總計歷時一個多月的會議,共有包括退休公務人員、家管、大學生、高中生等遍及各行各業的十三名居民全程參與。

 北投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楊志彬表示,由丹麥引進的公民會議,程序嚴謹,因為許多與會民眾對溫博館相當陌生,五月底舉行的預備會議,首先邀集溫博館相關專家參與,帶領與會者認識相關議題,隨後三次會議則完全由社區民眾主導,針對各自對溫博館的質疑,進行提問、徵詢專家和分組討論,並於上月底的總結會議得出最後決議,分別對溫博館定位、經營模式與財源籌措提出具體建議。

 溫博館發展 創意加志工培養

 溫博館定位上,公民小組決議溫博館除溫泉外,還可加入那卡西表演、機車限時專送、打石文化等北投特色文化,並配合周邊地熱谷、台銀宿舍等景點系統規畫,讓溫博館兼具地區教育與文化發展用途。

 至於溫博館經營模式,公民小組則強調未來溫博館無論是公辦民營或公民合營,都要堅持古蹟本體不容破壞,同時納入更具創意的經營方式,且將志工培養視為溫博館永續經營特色。

 溫博館財源籌措方式,會議結論具體建議開發特色商品,並爭取北投焚化爐回饋金等補助,也可舉辦「溫博嘉年華會」等活動爭取營收。

 身兼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的洪德仁表示,根據文化局邀集各界專家規畫,溫博館未來經營將成立「義務服務暨經營管理委員會」運作,由政府支援人力與社區義工共同分工,維持不收門票開放,其中行政票務、管理維護由市府承擔,社區則協助公共服務、公關文宣、展示研究、教育推廣,運作模式相當程度與公民會議結論不謀而合。

 洪德仁指出,第一次的公民會議,實驗性大於功能性,但得出與專家相近的結論,已讓外界不敢小覷民眾對公眾議題的爆發力,一旦立法院審議通過社區營造條例,可望讓全民會議得到某種程度法律效力,彌補代議政治不足。

 指導公民會議的台大社會學系教授陳東升表示,雖然這是全台第一次公民會議,但他對結論報告內容印象深刻,特別是會議跳脫是非二分法的政策思維,而是從共識中謀求結論,對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和地方自治歷史,都是無可磨滅的成就。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7-10 11:39:20 (2234 人氣)

  七月二日的敏督利颱風為台灣帶來了豐沛的雨量,更重創原本經歷九二一地震後亟欲重建療傷的中部地區。日前文建會陳主任委員其南呼籲專業團隊及非災區社區進入受災區協助居民重建家園,獲得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及社區的熱烈回響。

   因此,文建會將啟動「社區重建關懷團」,著重於自助人助的社區培力,強化與社區建立通聯管道,徵召專業人士進入社區針對受災問題的檢驗與輔導,並且協助社區簡易自我診斷的方法,協助受災社區的復原工作。

 一、 組成「社區重建關懷團」進入社區:文建會將邀請具有環境空間專業、地質、環保、防救災、史蹟研究、國土規劃及社區營造背景之學者專家,組成「社區重建關懷團」,立即進入災區,主動參與發掘問題,陪伴社區與提供諮詢。

 二、 建構救災資訊平台:為使通聯系統便捷迅速,我們與企業團體及民間團體合作建構資訊網絡,做為受災社區資訊平台,協助社區與專家學者互動,方便各社區訊息迅速流通,以利協助重建。
    聯絡網站: http://www.17885.com.tw/0702/cca.asp
         http://www.cesroc.org.tw/event/Mindulle.shtml
    聯絡電話:(02)2393-0629#211,
    聯絡手機:0919-521023(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吳昭儀),
    傳  真:(02)2321-6487。

 三、 協助社區自我診斷:專家學者將輔導社區簡易自我檢查的方法,提供正確、易懂的防救災知識,偕同社區居民一起觀察周遭自然環境是否有異常現象(如:山坡上樹木或路旁電線桿是否傾斜等),以立即回報並緊急撤離,預防人員傷害,能夠使社區做簡易的社區自我診斷。

 四、 保存歷史文化資產:以既有社區網絡為基礎,文建會將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合作,主動與社區聯絡,關懷受災社區、地方古蹟、歷史性建築物等,反映實質受災損害狀況與需求。

 五、 陪伴社區共度難關:在現有社區營造聯絡基礎上,鼓勵其他社區參與陪伴與關懷,發揮生命共同體的精神。專家學者也會與社區保持聯繫,除緊急諮詢協助,也支持陪伴度過這段緊急的時期。

本案承辦人:張惠珠 02-23434106
計畫執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辦單位: 智邦公益館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07-09 19:49:10 (2020 人氣)

網路上流傳著一段敘述母鷹哺育幼鷹的經過,寫到母鷹要生蛋之前,先用尖嘴啣著一些帶刺的「荊棘」放置在窩巢的底層,再叼來一些「尖銳的小石子」鋪放在荊棘上面。乍看之下,總覺得用銳利的小石子當材料來築巢,是非常不舒服的。不過,母鷹後來又啣來一些羽毛、乾草和樹葉覆蓋在荊棘與小石子上,做成一個舒適、溫馨的窩巢。\r

剛破殼而出的小鷹,住在窩巢裡,母鷹忙碌的覓食,叼回來各種昆蟲、小動物,餵入雛鷹嗷嗷待哺的小嘴中;母鷹細心呵護,等待小鷹成長。

一段時間,小鷹慢慢長大茁壯、羽毛漸豐,這時的母鷹認為,該是讓小鷹學習「轉大鷹」的時候了!

可是,有什麼辦法能讓小鷹不再眷戀備受呵護的日子和舒適無比的窩巢呢?有的,母鷹開始「改變」她的態度了。母鷹讓巢上的羽毛、乾草和樹葉全部掉落,暴露出底下尖銳的「荊棘與小石子」;小鷹被刺痛得哇哇叫,可是母鷹不僅不憐惜,而且很無情地加以驅逐、揮趕,小鷹只好忍著痛振起雙翅,離巢展翅起飛。

母鷹殘忍、無情嗎?不,母鷹始終深愛著她生養的小鷹。母鷹渴望她疼愛的小鷹能成為展翅翱翔在天際的飛鷹,因此,必須無情地逼著小鷹飛離舒適的窩,勇敢地學習獨立。

有時嚴格的態度反而是種慈悲。北投社區大學歡迎選擇到本校實習的【展翼計畫】(註)學員,在未來180小時的實習課程裡,安排的內容有辦公室行政、「老人關懷–口述歷史」、河川守護、文化生態旅遊導覽、文化藝術活動、文化創意產業、臺北學學術研討會、自導性地圖、北投溫泉產業關懷計畫、「關渡、東華、溫泉社區環境改善」…等。

繁重的學習之旅是一種試煉,扮演母鷹的北投社區大學,期望每一位來實習的小鷹,都能「展翅高飛、直上青天」!(文:潘蓬彬/北投社區大學主任,寫在7月12日【展翼計畫】學員到北投社區大學實習報到前夕)

(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海棠文教基金會,於今年六月至七月份期間,針對18-24歲的未就業未就學青少年,辦理「休閒產業活動指導員」之職前工作體驗訓練(93年台灣休閒產業展翼計畫)。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06-28 15:47:46 (2601 人氣)

社區營造 溫泉文化 藝術人文 生態自然 健康醫學
【永續台灣北投的愛】
北投社區大學
93年度第一期結業式、成果發表會/93年度暑期班及第二期招生博覽會
活動時間:7月3日(週六)下午17:00-21:20
地點:北投社區大學 ─ 新民路10號〈新民國中校內〉

各課程老師們現場教學示範、課程介紹,面對面與您交流
北投分局、北投區衛生所、戶政事務所,現場法令宣導諮詢服務

※當天免費接駁專車:18:15、18:30北投捷運站→北投農會→第一銀行站→北投公園站→新北投站→北投社大〈21:20由校內發車,原路線返回〉

節目內容一覽表<請詳全文>

詳全文... | 1896 字元 (含本文) | 回應討論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6-28 15:39:09 (2184 人氣)

臺北市國寶級護理長的心情故事--專訪北投區衛生所陳清惠護理長

北投區衛生所二樓樓梯口朝護理室放眼望去,即可明顯看到一位身材特殊(渾圓豐厚)的護理同仁正伏案專注地忙碌著,她就是人稱˝胖胖護理長˝的陳清惠護理長。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異於常人的福態身材及熱誠堅持、守法守分的專業精神,令人「過目難忘」。

陳清惠護理長是由外科臨床(開刀房)轉入基層護理行政而從事社區保健服務已逾33年。她的為人豁達、處世不茍,對基層公共衛生護理行政的經營理念有獨到的見解與堅持;凡事以民眾的立場思考,用「歡喜做、甘願受」的無私奉獻態度,合法合理合情的幫民眾解決健康問題,獲得社區民眾回應而享受成就感的滿足,這即是支持陳護理長一路走來無怨無悔與對社區民眾服務熱誠不減的原動力。

陳護理長是在五年前被調派到北投區衛生所,係懷著「心不甘情不願」的鬱卒心情就任,經長官的鼓勵、支持與自己短暫的調適後,便從此愛上了好山好水的北投區,將心中的怨氣轉化成耕耘社區衛生保健的力量。首先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引領同仁進行社區健康調查、評估、診斷,蒐集社區環境與居民特性,分析、瞭解民眾健康需求,作為爾後提供衛生保健服務參考。又積極地與市立陽明、關渡、中興、臺北榮總、振興、和信、國軍北投等醫療院所,及區公所、里辦公室、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北投基金會等區級機構合作,規劃定期提供便利民眾的定點保健活動;將衛生所的防疫保健業務由被動轉為主動,慢慢地讓社區民眾認知到衛生所的功能,並養成平時注意衛生保健的習慣。近兩年來,舉辦的定點保健服務已達平均每個月20場次,預期成效也逐漸顯出,而能在多次區政會報及各種活動中得到區長公開的肯定與讚賞。

陳護理長雖有特殊的福態,但卻是動作靈活「身輕如燕」、頗為健談;在護理室入口處問她「最感謝的長官」時,她說:「我對我的長官都很感恩!」信手將週遭的物品收拾,又感性的蹦出一句:「我最感念的長官是前任所長林上青醫師,她在我內心最鬱卒時刻,不斷地給我鼓勵、打氣,讓我在最短時間內掃除陰霾,適應新環境,迎接業務上的挑戰。」,又說:「也感謝現任的藍孝芬所長,她讓我們保留在業務上的自主與發展空間。」在不到二分鐘,已將桌面收拾得乾乾淨淨,又走到了我面前招呼˝開講˝。

問她「近幾年來最深刻的事」,她想了想如此敘述:去(92)年SARS侵襲臺北市的四、五月間,當時國內對SARS所知不多,北投區榮總負責收容、治療染SARS病患,附近居民擔心隨時有疫情傳播的可能而恐慌,又北投十幾個社區內有大陸、東南亞等疫區回國的居家隔離個案,除各里段隨時需要疫情監控外,每日還要對居家隔離個案實施體溫三測、供餐、代收垃圾、心靈照護等生活上的協助,因為人人聞SARS色變而一時間無人志願出來幫忙,衛生所同仁只好天天加班到晚上10點多,設法為解決居家隔離民眾生活問題及疫情監控。在持續二週餘的龐大工作量與時間壓力下,使同仁出現疲態、瀕臨累倒,而卻幾無可支援的人力加入;陳護理長乃與陳秀隆秘書商議建請區級防災指揮中心協助,由區長統籌區內資源、人力以共同投入抗SARS工作,減輕護理同仁負荷。後來區級防災應變小組啟動,區長整合區級相關機構配合分工投入社區抗SARS保衛戰;其後又有志工加入協助,紓解了同仁困境。「在資訊全然不足又得不到支援的情況下,必須要求同仁一起去面對、執行不可預知期限與結果的任務,是我感到最深刻的事。」也是因為護理同仁一起出生入死,培養出了革命情感,讓彼此爾後更能珍惜相處的緣分,相互體恤,感情更加融洽。

有一次陳護理長加班到晚上10點多,回家時在北投捷運站遇到一對來自中南部拿著竹圍地址的阿公阿婆,這對未曾自己搭乘過捷運的阿公阿婆不知何去何從、無助地四處望著,陳護理長雖然已很疲憊但也主動地上前詢問並給予協助,不但詳細地告訴他們怎麼去、親自送他們搭上往淡水方向的捷運,而當天自己回到家已快12點了。實在有夠熱心的!

由訪談中知道護理同仁非常敬愛陳護理長;多位受訪同仁都表示:「護理長為人隨和、做事用心,時常為我們著想、關懷我們的日常生活,幫助我們解決業務上的問題,且會隨時像媽媽一樣(雞婆)的叮嚀,使我們備感溫馨,只可惜阿長已經63歲,再過二年就要退休了!」霎時空氣中充滿了淡淡的憂愁,有位同仁突發奇想地說:「阿長熱心社區保健事務,人緣又好,乾脆出來選里長、選議員。」其他同仁也附和起來,一時間「選里長」、「選議員」的呼聲此起彼落,就好像是競選發表會。只見陳清惠護理長面帶微笑,輕鬆自若地說:「我要做到68歲,等你們通通退休了我才要退休。」嘿!嘿!嘿! 。於是,護理室瞬間又恢復了往日和諧的氣氛。

這就是基層公共衛生護理行政閱歷最豐富、令人一見難忘,人稱˝胖胖護理長˝的北投區衛生所陳清惠護理長,也是臺北市碩果僅存的國寶級護理長辦公室心情故事。(陳清惠護理長很可能也是全國現職基層公共衛生護理行政中最資深的護理長,有興趣的話可以再查證。) (文:洪德仁/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 1 ...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