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最新新聞區塊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8-23 23:56:11 (1766 人氣)

守護社區健康邀請您參與社區醫師的奉獻行列

陳錦煌 洪德仁* 鄧昭芳**

--------------------------------------------------------------------------------

  醫師,長久以來就是社會敬重的行業,是民眾的健康守護神。

  古今中外,許多醫界先賢留下典範,史懷哲、馬偕、蘭大衛父子的醫療傳道,蔣渭水、賴和的醫治社會疾病和人文關懷,都是膾炙人口的感人故事。歷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不辭勞苦,濟世救人的崇高精神與胸懷,令人景仰。\r

  台灣經歷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歷史,曾經讓很多具有良知的知識精英,遭受迫害而禁聲;今天,我們已經到了開放自主的時代,最底層的社區,有許多醫師秉持悲天憫人的人性關懷,奉獻鄉里,為預防疾病、國民健康促進,乃至於社會改造而努力,像新港小鎮醫師陳錦煌、馬祖藝文之光楊綏生、保護荒野生態李偉文、中正區抗 SARS 英雄張孟源、萬華區社區守護石賢彥、草屯鄉土文化產業推手李為國、熱心公益的楊境森、北投社區營造洪德仁等,為開業醫師打開服務社會、關懷公益的門窗,也在混沌不清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流,喚發更多關愛生命的喜悅。

  從 2003 年開始,全國有許多熱心、有遠見、叡智的醫師參與健保局的健康共同照護計畫,提供民眾健康照護、諮詢的服務,我們盼望更多的開業醫師共同參與提昇居民健康促進及疾病防治之知能,提供高品質的社區健康促進服務,更進一步,發揮關懷社區初衷,走出診療間,展開雙手,以謙卑之心、服務熱忱,疼惜、營造健康社區、健康國家,成為服務全人、全社會的「社區醫師」。\r

  邀請您參與社區醫師的奉獻行列!
  台灣社區醫師籌備處
  發起人代表:陳錦煌
  聯絡人:江柏彥
  電話:(02) 2393-0629,0918532750
台灣醫界 2004,8月,第47卷第8期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08-22 10:03:00 (2201 人氣)

文化創意產業是近年來社會最熱門的話題,被許多人期待為所有產業中含氧量最高、最能舒活台灣人民及經濟的新興產業。然而,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這幾年的觀念倡議與政策鼓勵,對文化領域、區域產業社造運動,產生了什麼衝擊與改變?\r

這個系列講座的規劃著重經驗的分享與探討,由政策面到形成產業鏈結的各個環節切入,企圖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與未來。講師與講題都是一時之選

,名額有限,歡迎各界朋友及早報名。

時間:七、八月/星期六,下午2點到4點
地點:陽明大學廣場 智慧藏書店 (臺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201號)
主辦: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社區大學
協辦:北投區東華里辦公室、北投區東華社區發展協會、北投區吉慶里辦公室、北投區吉慶社區發展協會、北投區福興里辦公室、北投區福興社區發展協會
人數:對外開放20位名額,請及早報名(可利用傳真、e-mail或線上報名〉請註明報名場次
費用:免費
活動洽詢電話:02-28917453(北投文化基金會 洪專員或張秘書)

日期(星期六)議題講師
7月10日2:00-4:00PM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振興

國家文藝基金會研究發展組總監  孫華翔

7月24日2:00-4:00PM從政策到產業前文建會主委辦公室秘書、雜誌公會副秘書長  郭紀舟 
7月31日2:00-4:00PM北投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契機東吳大學教授 劉維公
8月7日2:00-4:00PM創意文化園區的經營創意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執行長 徐孝貴
8月21日2:00-4:00PM由遠流經驗看文化創意產業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榮文
9月4日2:00-4:00PM文化創意產業與社區觀點好鄰居文教基金會文宣部長  王文欣
<我要報名>請務必註明報名場次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08-21 11:47:00 (1664 人氣)

王融見、實習記者許瑛玳/斗六報導 雲縣一名教師為了處理班上情緒障礙嚴重的學生,和家長溝通不下十來次,但家長始終不承認孩子有病,反以孩子會看到一些髒東西做搪塞?從悲傷中逐漸恢復情緒的孩子,當家人放鬆視線時,卻突然自殺令人措手不及,這些青少年憂鬱症和自殺的現象,成為校園教師在授業外,必須防範學生行為的在校責任新課題。\r

 邇來大人因失業鬧自殺、青少年因異性另結新歡心情低落,也以自殺結束痛苦的生命行徑不時見諸媒體報導,台大雲林全民健康周活動,以青少年憂鬱症和自殺防治做為今年探討主軸,台北市立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憂鬱症防治協會祕書長湯華盛、以及台大心理系教授吳英璋三人廿日共同在雲縣與國中小學教師探討此一問題。

 湯華盛以日前一位女性因心情憂鬱持信用卡刷了二百萬元購物為例,指出憂鬱症患者的血清素偏低,在醫藥研發進步下,已有抗憂鬱症藥物可以增加體內血清素,每天只要吃一顆情緒維他命丸E即可讓工作和情緒恢復。

 但是吃藥也有副作用,患者不吃藥怎麼辦?吳英璋說,病人要信賴醫師,醫師才能長期對患者追蹤治療。

 有時候,教師碰上家長不願意承認孩子的狀況時,教師也要把家長當成學生做觀念溝通,當班上學生只有一、二人情緒暴躁容易失控時,家長不願意承認孩子有病,吳英璋說,顯然家長也帶有焦慮症,家長隱藏病史,顧慮面子問題,所以,教師面對家長談論學生情緒問題時,其實也等於同時要扮演處理家長情緒問題。

 湯華盛說,學生憂鬱症和自殺因素以交友和學業碰上瓶頸最多,其次才是精神疾病和家庭父母失和引起,這些學生常以為當自我毀滅、自我不存在人世時,就不會增加家人負擔,他們的特性是無法處理自我情緒、容易衝動、只有單向反射性思考問題,此外,當他們開始寫日記、或把心愛東西送給好朋友時,就是一種警訊即將來臨,學者專家們建議教師們平時多對這些人格特質特殊的學生多關心一句話,或許就能嗅出不對勁的口味兒,而及時化解一場自殺的悲劇。\r

 二○○四全民健康促進周廿日起在雲縣揭開為期三天的各項活動,衛生署長陳建仁表示,台灣地區的疾病型態多以慢性病為主,雲縣農業縣,醫療資源本來就少,除了借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幫忙外,如果能改變民眾的生活型態,從保健預防觀念中更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雲縣衛生局規畫促進全民健康周系列活動,仍以「預防重於治療」的宣傳理念植入一般民眾家庭成員觀念中,希望民眾建立自我保健概念,結合社區家庭醫師制度,落實基層醫療照護。台大副校長吳靜雄、謝博生教授、吳英璋教授、中華民國社區營造理事長陳錦煌、台灣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戴東原、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世傑、以及各縣市衛生局長等人皆參加昨日下午舉行的活動揭幕典禮。

 今年探討五大主軸是健康家庭、社區健康營造、社區醫療品質、青少年憂鬱症與自殺防治、老人醫學與社區照顧問題。

 廿一日全天將在衛生局探討家庭醫師與健康家庭、廿二日上午在文化局廣場另有動態園遊會,共有六十個攤位提供健康諮詢、簡單的健檢和各項社區健康空間、環保成果展。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8-21 09:12:28 (1893 人氣)

1999年的928教師節,全景一夥十二人坐在工作室台階前,討論一件事。

『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專長就是拍片啊!』…。九二一震災後住….,如果大家不同意,我也要辭掉工作自己去,不能拍片,就找個團體當義的一星期裡,每個人從電視、報紙讀地震,讀到都心急如焚了,所以個個面色嚴肅。

『我們一定要到災區做記錄,而且是長期的紀錄,全景是個團隊,可以挺得工。』,一位成員這樣堅決、讓人覺得有些自大的說話,竟成了全景不顧一切,全員整裝,進駐災區的啟動點。

那時,全景剛剛度過經濟危機,準備推行紀錄片閱讀運動,以及紀錄片深層教育訓練的關鍵時刻,我們的會計秀華,憂心仲仲地看著這群不知死活的傢伙…『那麼,費用怎麼辦?沒錢怎麼拍?』『先去了再說吧!』。就這樣,全景十二個人,加上自願幫忙做前期田野採訪的四、五個全景學員,帶著攝影機進駐台灣中部,一起攜手展開一段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的生命旅程。\r

『進入災變現場,眼前所見的景象,突如其來的震驚,根本讓人無法思考,我們還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從哪裡開始?……..我無法說出那樣的震撼是什麼,好像他們失去的不是家園,不是親人,而是失去靈魂。』

一位伙伴當時的田野日誌寫出了每個人的心情。我們知道,只要進入現場看到災況,轉動攝影機,任何力量都無法停止全景的腳步;我們知道,看不見終點的未來,將會是一場硬仗。然而,更沒想到在遠處等著我們的,是一段對土地、民眾,到自我人生從內到外全然擾動翻轉的見證之旅。

四年的時間過去,我們的攝影機與心情從未離開拍攝現場,即使處於最痛苦的剪接期,我們的剪接室總會收到剛採穫的甜柿、龍鬚菜、四季豆、柑橘…。偶而回去進行補拍,探望重建區的朋友,大家也總是不忍苛責的說『喔!你們在拍連續劇啊,不要再拍了,剪不完了啦,我們在等你們的片子。』。

四年的情誼與互動,無法一時說得清,誰是拍攝者,誰是被拍攝者,我們拿著攝影機的人,不斷被土地、被民眾所教育,我們看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蒼茫,也見證在黑暗中竭力重生的憾人力量。

今天,全景一千多個日子的生命旅程,將轉化成七部紀錄片,與社會大眾見面。這一系列紀錄片是眾志成城的成果,全景僅是一座達成溝通的橋樑,運用我們的智慧與才能,讓美事得以成真。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分享、傳遞這些屬於你我、屬於台灣這片土地的真實故事。

全景傳播基金會
◎七部記錄片將在台北總統戲院與重建區同步放映
http://www.fullshot.org.tw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08-20 11:11:00 (1482 人氣)

 台灣是由多族群構成之移墾社會,各族群無論先來後到,皆為台灣帶來多采多姿的文化風貌與旺盛生命力;然而長久以來,客家語言、文化於其他強勢文化的擠壓、同化下,已經日益喪失其生命力;因此,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提出客家文化創新育成計畫,旨在復甦地方客家活力,號召生活在都會區之客家子弟,熱烈參與客家事務,以客家文化共同參與都市主流文化之創造;同時,動員地方客家族群,本其住民參與之社造精神,共同推動客家文化保存之傳承工作,落實客家語言文化振興,創造快樂、自信與尊嚴之客家族群。

  同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也委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成立「創新育成專案輔導中心」,輔導客家事務創新育成共24個子計畫的社團組織,依其性質,分為:藝文類、客家產業行銷類、客語類、校園社團類、網路科技類,我們秉持以陪伴成長、創造對話、鼓勵創新、宣導行銷、進度整理與匯整為五個主要目標,學會安排

工作坊培訓、論壇講座、督導訪視、年度質性評估、編輯資源手冊等等。

  我們依實際需求,搭配各領域所需之諮詢顧問。每計畫點至少會有一個顧問輔導諮詢,由輔導顧問親自造訪計畫點作實際之堪察與評量,輔導中心藉由和輔導顧問群的交流提昇對於計畫點工作的認知,建立各地計畫點與營造中心之聯繫橋樑。參與的鍾喬老師、蔡建福老師、鍾寶珠老師、黃麗霞老師、黃世輝老師、陳板老師、馮天蔚老師、王本壯老師、劉慧貞老師和洪德仁老師等,經由密集地協調互動,讓彼此交流,能夠一起討論互相激盪,凝聚陪伴成長的共識。

  學會積極導入「客家事務青年育成工作營」,讓更多年輕人的參與及傳承,使客家文化事務有更多新血投入關心注意。藉由一系列觀念性的講座,加強學員的社造觀念與對於客家文化的瞭解。社區參訪的行程,讓學員到第一線與社區及客家文化創新育成輔導團隊互動,有實際體會。參訪後的心得讀書會則是由督導帶領,進行社區現況分析、思考社區課題,以研擬後續執行策略。此外,如果學員有興趣,可以另提企畫案,體驗與社區團隊合作營造之過程,學會亦將支援其操作資源。

  正如差事劇團團長鍾喬老師所說的:我們要採行開放、互動的機制,其目的僅在促成客家「創新育成」團隊的對話,並希冀形成較完整的客家文化圖像。團隊之問的互動及互助,是促成主導單位(客委會)進一步思索客家文化現身的首要前題。

   承蒙!恁仔細!勞力!多謝!  

(原文刊載自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第二十九期電子報(2004/08/20))


« 1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 351 »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