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主選單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書籍與專刊

第 3 頁,共 6 頁  第一頁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末頁

書籍與專刊:2001年藝術的北投(2001年)
發表日期 2006-07-09 19:46:16      內容索引  請登入會員才可留言

台灣軍樂的搖籃──復興崗

台灣軍樂的搖籃──復興崗
政戰學校音樂系講師 陳明宏

復興崗﹝政治作戰學校簡稱﹞是北投的鄰居,歷年來許多的學生畢業後,紛紛選擇居住在這裡,因為北投不但擁有優美的天然環境,並且也充滿了他們求學時代難忘的回憶。五十年來,多少的文人、教授、藝術家、作家在北投附近定居,成為北投的住民,雖然沒有做過人數上精確的統計,但可以確定的是,定居在北投的復興崗子弟,一定是熱愛鄉土,默默耕耘的好鄰居。
也許住在北投的一般民眾,並不是很清楚,北投除了是以溫泉資源聞名於世,亦因復興崗之存在,同時也成為國際知名的軍事小鎮。但是對於復興崗聞名於世的主要特色,以及造成其特色的歷史人文背景,並不瞭解。以下,筆者以非常簡要的方式來介紹復興崗的人文背景,及軍樂在復興崗成形、成長的梗概。
一、復興崗的人文背景
復興崗建校於民國四十年七月一日,校址設在日據時代遍地草莽荊棘、宛如一片荒涼廢墟的北投競馬場,僅有幾間破舊馬棚充為校舍,教學設備、生活設施均極為簡陋。對照當時的時空環境,校外是風雨飄搖如晦、人心浮動;校內則是民生艱困、經費短絀無援。如何在缺乏一切有利辦學的條件下,克服空前的困境,方能在大屯山下的「荒涼之地」,造就出「像長江、黃河、五嶽的雄偉,效法岳飛、文天祥等人的志節」,做一個有「驚天動地的革命氣魄、與埋頭苦幹精神的時代英雄」,是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創辦人經國先生所肩負的重任。在一次海峽夜航不寐中苦思索,而得到了學校命名為「復興崗」的意義──鑑於過去軍隊失去靈魂所造成的慘痛教訓,旨在發揚使抗戰轉敗為勝的重慶「復興關」精神。自此而後,復興崗所經歷的重大事件,以及出於革命精神上的洗禮淬練,都默默的溶入了校園的景觀之中。
有形的,如巍峨的大門、紅磚砌牆的精神保壘、大中至正的中正堂、直立雲霄的民族正氣碑,是進入復興崗必然見到的標的。然而在這些鮮明的景象裡,乃蘊藏著先期學長「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精神圖騰;行走在以先賢先烈命名的道路上,在令人肅穆端莊的情緒裡,處處可見「培養驚天動地的革命氣魄」、「發揮埋頭苦幹的實踐精神」等精神標語。
除了上述充滿陽剛氣息的景緻,也有明媚清澈的成功湖,搖曳生姿的柳湖,及充滿浪漫氣息的曉園鴛鴦湖,這些都是先期學長以雙手、以臉盆控掘而成的。駐足在校園裡,渾然天成的大屯山景、優美怡人的人工湖泊,還有以挺拔的蒼松、蓊鬱的翠柏、芳香的青樟、變色的楓香等大樹,所匯聚而成「如詩如畫的山水森林」,再再使人感受到一股復興崗獨有的「氣氛」。
無形的,有在靜態生活中的涵養,如晨間讀訓,國文英文的背誦,詩歌朗誦的風行,參加復興崗合唱團的光榮感,及一些半夜甘冒禁足出軍紀操危險的學生,在大通廁裡苦讀、在音樂系昏暗的琴房裡寫曲……。動態的戰鬥生活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嘹亮的軍歌,威武─雄壯─答數─1、2、3、4,五千公尺體能訓練,半夜不預警的緊急集合,閱兵分列踢正步,暑期的傘訓、駕訓,步校的排、連、營教練……等等。
二、復興崗軍樂的形成與發展
台灣的軍樂中的進行曲、典禮樂,發源於復興崗的軍樂班;當過兵的男性同胞都能唱幾句的軍歌,則發源於復興崗的音樂系。復興崗軍樂班是於民國四十四年三月一日在北投政工幹校內設立,施鼎瑩少將為首任班主任,樊燮華中校為副主任,美籍軍樂專家艾里生為顧問。軍樂班的師資主要來源是在大陸時期畢業於陸軍軍樂學校的優秀軍樂軍官,有樊燮華、許德舉、王家魁、隆超、余運陵、薛耀武、劉天林、畢學富、杜麟等,由於當時台灣各大學所成立的音樂系中,毫無管樂師資可言,於是樊燮華(豎笛)、薛耀武(豎笛、長笛)、畢學富(小號) 、許德舉等才藝高超之軍樂官,紛紛被聘為兼任教師以延續各大學音樂系之管樂命脈;隆超與余運陵則是國內最早之音樂班光仁中學之創辦人;許\德舉退伍後被市立交響樂團延聘為演奏主任;畢學富所創立聞名國際的北一女樂隊,其光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劉海林則創辦了樂韻出版社、中國音樂書房,提供了專業人士與愛樂者一個書與譜的音樂環境。軍樂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樊燮華將軍,在他死後,被人尊稱為「台灣管樂之父」,並曾立銅像於示範樂隊,以為永遠懷念。
復興崗音樂系原名音樂組,民國四十六年改制專科,四十八年又升格為系,在教育方針上,採取的兩大重點:一是演唱技巧,一是軍歌創作。音樂組學生畢業後,負責軍中音樂教育,其間最具體的工作就是軍歌教唱,所以音樂組的學生,不祇要能唱,還得要善唱;善唱才能善教,這是「兵唱兵」運動的基礎。又軍中要唱的,不是靡靡之音的流行歌,而是雄壯嘹亮的軍歌、愛國歌曲,不僅歌的意識要堂堂正正,亦需富於民族的正氣和革命的豪氣。所以音樂系的學生又得要創作時代和軍中所需的歌曲,以能達到激勵軍隊士氣之目的。
先期同學們都有經歷過戰爭或逃難之親身體驗,兵荒馬亂、山河破碎,身歷其殘酷之情境,深知箇中滋味,他們對「萬惡共匪」的恨是一股潛藏在心中積蓄已久的憤怒,他們對國家、軍隊懷抱著感恩與期待,雖然身在台灣「孤島」,大家堅信在英明的領袖領導之下,必然能夠快快反攻大陸、重返故土。因此,他們當時所作的歌曲,充滿了中興復國的豪情壯志,年輕一代的創作風格,則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復興崗所創作出來的軍歌,五十年來在台澎金馬各軍營、成功嶺、甚至高中學校的軍訓課程中,經常被台灣的熱血青年傳唱著,其中有不少的佳作已是耳熟能詳,能夠代表青年們在當兵、受訓、求學、戰鬥營期間的美好回憶。如「夜襲」、「我有一枝槍」、「九條好漢在一班」、「勇士進行曲」等等。
軍樂班於民國五十六年停辦,一部份它的資源隨即轉移到國防部示範樂隊,一部份則移交同在復興崗的音樂系。因此,復興崗的音樂系、軍樂班,國防部的示範樂隊,三軍總部的樂隊,形成了我國軍軍樂發展的一完整體系,由復興崗軍歌創作的內容,可以清楚印證台灣五O至六O年代,在風雨飄搖之中,「救亡圖存」、「莊敬自強」的時代軌跡,走過艱難的歲月,而有了今日之繁榮興盛。
希望以上簡短的介紹,能讓北投的鄉親稍許了解這個帶著神秘色彩的「鄰居」,以及發現「台灣第一」的軍樂,原來就在北投。


回頁面頂端


第 3 頁,共 6 頁  第一頁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末頁

內容索引

1. 藝術的北投
2. 北投地區藝文團體簡介
3. 台灣軍樂的搖籃──復興崗
4. 田園曲序
5. 荒山劇場
6. 台灣電影史中北投的地位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