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期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 (2008/07/20)                                                                 訂閱電子報


專題報導
•建構「低碳經濟」的社會(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李永展)
 
活動記要
•20080621~20080720活動剪影
活力北投
•吉慶社區:溫馨吉慶打破都市生活的藩籬(北投文化基金會/周家慧)
活動快訊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樂齡長者音樂照護活動開張囉!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臺北市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97年度心肺復甦術研習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活力社區俱樂部,8月8日正式開始!
•台北市北投婦女服務中心:「玩美女人」∼多元文化婦女成長成長學苑
台北市北投婦女服務中心: 美術生活彩繪人生~北投女人畫繪
•北投健康促進協會:2008北投健康城市繪畫暨新詩比賽
•北投社區大學:8月23日課程博覽會
•北投社區大學:97年度第二期課程出爐了

專題報導
 建構「低碳經濟」的社會(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李永展)


每年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聯合國各成員國,會以各種形式展開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從1974年開始,聯合國根據當年世界上的主要環境問題,確定一個宣傳主題;而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踢掉CO2舊習慣,邁向低碳經濟」(CO2, 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呼籲人類應建構一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經濟。

自1987年以來,為了呼應全球各地依據不同環境與發展現況所制定的政策及具體作法,聯合國每年選擇一個城市作為聯合國的宣傳活動中心。2008年獲選的城市是紐西蘭的威靈頓(Wellington),紐西蘭之所以雀屏中選,原因是紐西蘭是全世界率先宣示要達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國家之一,並且將具體以森林管理作為減低溫室氣體的工具。

「低碳經濟」意指經濟體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到大氣層中,大多數科學及公部門組織的論點是,大氣中溫室氣體的過度集中 ,在可預見的將來,將危險改變地球的氣候,而人類必須要為這些堆積及後果承受並且負責。根據英國政府出版的「史坦回顧」(Stern Review),氣候變遷將影響人類生命的基本元素──水、食物生產、健康及環境,因此,聯合國呼籲全球大力推動以低碳經濟為手段,來避免災難式的氣候變遷,進而作為理想的「零碳經濟」之前提。

聯合國為了促使各國推動踢掉排放CO2的舊習慣,特別整理出從字母A到Z,80種達到低碳經濟的方法,例如A的「採取綠生活方式」(Adopt a ‘green’ way of life)、「以回收物為材的藝術品」(Art made of recycled materials)、「將拍賣所得贊助環境計畫」(Auctions to benefit an environmental project)、「頒獎給環境競賽」(Award present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competitions)、「覺醒運動」(Awareness campaigns);B的「自行車遊行/競賽」(Bicycle parades/races)、利用公益廣告宣導(電視與廣播)(Broadcast of 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s (TV and Radio))、「購買燃料效率高的車輛」(Buy a fuel-efficient car)…;而最後的Z則希望達到「零排放」(Zero emissions)。這80種方法中有一些屬於政府當局應採行的環境政策,值得國內參採。

以生態城市的尺度為例,要邁向低碳經濟,首先應建構綠色社區,綠色社區可以低碳方式提供服務,不產生廢棄物、不擴張、增加植樹及綠化面積淨化空氣等。在小範圍內,建築物可以發揮復原的作用,像樹木般地淨化水,並將乾淨的水排到庭院中,吸收陽光提供健康的棲息地(例如,設計綠屋頂及生態庭院吸引鳥類),從而回報環境。當然,建築設計的產品是可復原的,成為生物和工業的養分。

其次,交通設施大量侵佔了寶貴的自然棲息地,以及原本可用於興建住宅或從事農業的土地,所以,交通工具的設計思維必須從「設計汽車」到「設計綠色交通工具」,最後到「設計新的交通設施」。傳統發展模式所依賴的汽車設計(以化石燃料為主要動力來源)危害生活品質,造成交通噪音、廢氣及不和諧的景觀。而對環境較為友善的「綠色交通工具」(例如先進的碳纖維材料製造的高效率超輕型車)只排放少量有害廢氣,這種作法的確開創了綠色交通的新途徑。

但是我們必須要有更永續的思維,想像一下,如果20年後地球上的汽車數為今天的3倍,即便這些汽車都是用耗油量低的綠色交通工具(高效率超輕型車每100英哩只耗油1加侖),但地球仍然將塞滿了汽車,而其總和仍製造了一個不可承受的能源消耗與環境負荷。因此我們必須考慮一個更基進的作法──「設計新的交通設施」(例如以網路取代馬路、全部仰賴太陽能提供動力的大眾運輸系統、甚至是像小叮噹一樣利用自體發電的竹蜻蜓自由行動),或許有人會質疑這是幻想,短期或許如此,但不要忘了,在人類以雙腳與獸力為交通工具的年代,在地面上以一百公里的速度奔馳是幻想,更遑論離開地面甚至到另一個星球了。

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穩定氣候的成本雖然很大但可以被控制,不過如果延遲處理的話,成本將相當昂貴且危險。的確,要建構低碳經濟必須關注來自各方值得注意的訊息:包括個人、社區、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訊息;面對二氧化碳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堆積,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前瞻性的思想,而不僅僅是被動式的思考或反應。我們也必須認知到,變革是困難的、混亂的、需要花費額外的物質和時間的,但誠如愛因斯坦所言:如果想要解決困擾我們的問題,我們不能用製造這些問題的思考方式。因此,現在就讓我們正視真相,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及具體行動來建構低碳經濟的社會吧!


活動紀要

 20080621-20080720活動剪影

970624關渡關懷站參與全國社區關懷站大賽 970704大屯山2008綠竹筍季活動
970709北投、士林、石牌、陽明山、蘆洲社區醫療群例會 970709北投燕子步道巡禮活動
970711北投區各級學校校長「健康校園」諮詢會議 970714北投健康城市指標會議-健康醫療組
970714北投健康城市指標會議-福利安全組 970719北投健康促進協會參與「幸福三代感恩惜福活動」

活力北投
 吉慶社區:溫馨吉慶打破都市生活的藩籬(北投文化基金會/周家慧)


都市的住宅區總給人較為冷漠的印象,單調的建築、互動疏離的人群,位於石牌地區的吉慶社區,雖然屬於老舊的住商混合型社區,居住密度高,綠地資源也較為缺乏,但是來到吉慶,這些對都市的刻板印象卻被逆轉了!走在吉慶社區的巷弄中,居民用有限的空間創造無限的綠意,踏入吉慶區民活動中心,志工媽媽們親切的微笑 ,減低了人與人之間初次見面的陌生感,在這裡,因著一群熱心志工夥伴們的付出,拉近了居民的距離,營造出溫馨的社區氛圍。

樂在其中的志工群
吉慶社區發展協會自成立以來便積極推動社區環境改造的工作,透過一次次的活動凝聚居民及志工的向心力,三年前,吉慶社區決定開始推動福利化社區時,便先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社區裡哪些人需要送餐,推動至今平均每天送出二十個便當,送餐對象除了獨居長者之外,還包括身心障礙者,希望透過送餐的服務能解決他們用餐的不便。吉慶社區提供的餐食是和里內的愛心商家合作,吉慶里里長也是社區發展協會的創會理事長黃勝宗表示,目前共與五家愛心商店合作送餐,每天都有不同的菜色,無論是飯、麵、餃子都有,多元化的餐食獲得長者們的好評,且這些合作多年的商家配合度都很高,從推動送餐以來僅換過一家合作商店。每到中午時分,便可以看到社區志工媽媽騎著腳踏車穿梭在巷弄中,將便當送到長者家中,在這些志工媽媽們多年的耕耘之下,和長輩們建立起如家人般的情感,獲得社區內許多長者的信任。例如社區裡一位獨居的伯伯,原先不喜歡與人接觸,脾氣不好的他 ,在志工媽媽長期的努力之下也逐漸軟化了,現在伯伯和志工們已經可以像家人朋友一般談天了。除了送餐之外,社區媽媽們也常陪著長輩們就醫或幫長者尋求適當的照顧資源,這些媽媽們參與社區工作後 ,比以前更忙了,但臉上卻始終掛著滿足的笑容。

這裡的保健志工隊在社區關懷工作的推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吉慶的保健志工隊成立多年以來,尚能維持穩定的隊員人數二十位,且均受過專業的培訓,每週一固定於里辦公室提供簡易的健康篩檢服務,並且分組對社區65歲以上的長者進行到宅訪視及電話問安,關心社區裡的長輩,每一年里辦公處也會有兩次的擴大篩檢服務,希望能提醒社區居民注意身體的健康。志工的關懷訪視也都會做成紀錄,訪視的資料表上都清楚地記錄每一次訪視或電話問安的狀況,以便志工們持續的追蹤。此外,社區也常安排各種健康講座,例如針對社區內的糖尿病患者,教導如何 改善及控制之正確健康知識。除了對民眾的教育宣導之外,志工們也常進修,對這些媽媽而言,上課或許還比訪視更辛苦,但在每一次的講座中卻總能看到志工媽媽們帶著老花眼鏡認真的抄著筆記,除了希望讓自己成長之外,也希望在每一次的訪視中導正長者們的觀念。

活力十足的長輩們
「吉慶里的阿嬤是笑瞇瞇 大家相邀來里辦公室 來那唱歌又吟詩…..」這是吉慶里的阿嬤歌,也是社區長者們的生活寫照,吉慶長青音樂班於87年成立,每週都會固定於里辦公室聚會,在這個長青團隊裡,最年輕的也要65歲才能加入,但他們的活力卻不容小覷,這些愛唱歌的阿公阿嬤們,可是有多次公開演出的經驗呢!

除此之外,吉慶社區多樣化的班團隊及藝文活動,也讓長者有許多接觸人群的機會,無論是插花班、日語班、太極拳隊等,都可以見到長者們快樂參與的身影。在吉慶的義工群裡,也不乏年長但身體硬朗的長輩們,在退休後積極投入社區,掃街、綠美化、社區巡守,這些常在社區裡走動的長者們總是活力十足。

里長提到,社區經驗傳承需要有一群熱心的志工主動參與,而志工亦是社區人才培訓的基本成員。這些志工因為長期參與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里長夫婦對志工們也極為信任與感激,社區團隊有如一個大家庭,「溫馨吉慶˙祥和社區」正是這個大家庭共同追求的願景。

每日餐食由愛心商家輪流供應 社區媽媽以腳踏車代步送餐至長者家中

電子報2008年為每月發刊一次,請各位朋友繼續關心、支持北投!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more...)

聯繫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