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感恩朝山

日期 2006-05-15 11:15:28 | 文章主題: 北投文化基金會活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
法鼓山感恩朝山

為落實整體關懷職志,廣植福田,自助助人,離苦得樂,學習「千手護持,千眼照見」的觀音菩薩精神,傳遞社區溫暖,改善社區生活品質。自2005年9月,財團法人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資助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結合鄰近社區資源,推動北投社區健康關懷服務合作計畫,提供社區獨居、中低收入長者、特殊境遇及身心障礙者約每日80人,藉由關懷長者、溫馨送餐,ㄧ個便當ㄧ個希望、生命與健康的期待,落實老有所終理想。
北投文化基金會安排社區醫師和年輕住院醫師訪視老人家,進行健康、養生保健,導接受送餐服務的長者,健康養生、用藥醫療之常識,讓長輩們更懂得如何保養自己。像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張兆宏醫師說:在社區聽到老人家的心聲。他騎著小50摩托車和志工阿姨們大街小巷的穿梭,到獨居老人家進行家訪。我們的家訪,能提供這些爺爺、奶奶們些什麼呢?醫療幫忙嗎?或許幫助不大,如果需要的話到醫院會更完善。經濟援助?這一點我們會有相當大的困難。那,或許\是,愛的關懷吧?記得家訪裡有一位爺爺,因為白內障手術失敗而失去了僅存的一點視力,世界變成黑暗,那種無望以及無助的感覺,沒有人可以傾訴,沒有人可以幫他,彷彿是世界的末日,就在這種絕望之下,97歲高齡的他竟然興起了自殺的意念,多麼悲痛的的情節呀;沒有錯,這是就真實社會上演的故事,在家訪中,我們只能給予爺爺局外人一絲絲的餐飲、醫療關心,但實際上能夠幫助他多少呢?張醫師認為優良的社會老人福利的政策,還有孝順的兒女、健全的家庭才是他真正的保障吧!
遠離非洲,在台灣展開第一年住院醫師訓練的的連加恩醫師,也參與我們的健康關懷訪視,有獨居的老榮民一見到他就問:「大夫,我什麼時候才會死?」,也有看到被兒子拋棄而獨自住在廢墟的老太太,有幾個孩子一一罹患精神分裂的可憐老夫婦,有租屋在頂樓,無法下樓,也無力打掃骯髒的環境的孤單老先生,讓連醫師想起一位醫院的老師講的話,他說:「一個已經治癒的病人(特別是老人家),為什麼不想回家?」,老師問到這裡還幽默的問各位住院醫師:「如果現在可以回家,你們哪個會願意留在醫院?」,老師說:「可以回家,有誰會願意待在醫院?只有一種情況,就是當你家裡的環境比醫院還差,你就會寧可待在醫院!」。過去連醫師對老師的這番話,沒有多大的體會,現在終於了解,訪視的許多老人家中,比醫院亂,比醫院蒼涼,在這裡每天有人噓寒問暖,進進出出,有事按個鈴就有人到,有時晚上隔壁床的太吵鬧還得吞顆安眠藥才睡得著,這一切對每天活在這個環境的我來說,是極為稀鬆平常,我們卻沒有想到,這對很多獨居老人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對比。
老人關懷工作已經展開,未來還需要持續整合資源,喚起民眾對弱勢族群的關懷,做出更人性、細膩服務。我們感恩法鼓山慈悲大法,成就社會大眾離苦得樂,落實整體關懷,以營造溫馨健康生活。
謹以恭敬誠摯心情,感恩祝禱大師
法喜平安

北投文化基金會 全體同仁謹誌
2006年5月15日


本篇新聞文章來自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https://www.ptcf.org.tw/ptcf2

本篇新聞文章的連結網址是:
https://www.ptcf.org.tw/ptcf2/article.php?storyid=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