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做貨幣 比金錢有價值

日期 2009-05-08 08:43:45 | 文章主題: 台灣時間銀行聯盟

時間做貨幣 比金錢有價值
【記者賴宥霖報導】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現在時間真的可以當金錢用!坊間流行的「時間銀行」,就是採取「以時易時」的方式,交換彼此的勞務、技能。臺師大社教系教授林振春表示,透過時間銀行,人們可以不再以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用自己的專業活得有尊嚴。老五老基金會常務董事成亮也說,其實時間遠比金錢要寶貴的多。

由台灣醒報、台灣藝術台共同製作的「2100醒報現場」,邀請老五老基金會常務董事成亮、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洪德仁、臺師大社教系教授林振春,一同討論當下正夯的時間銀行。他們指出,現在網路上的時間銀行重在「交換」,不過原本的精神,其實是彼此互助、信賴與愛的關懷。

「時間銀行」的概念,就是把時間當作貨幣,彼此可以互相交換勞務及學習,如用教國標舞換取園藝技能,幫忙剪頭髮交換洗水塔等。成亮指出,臺灣最早的時間銀行「老五老基金會」,是看到臺灣社會老化快速,為了建立一個社區互助機制而成立的。

成亮說,拿時間當貨幣有很多好處,不但不會貶值、交易不用課稅,儲存、預支、轉讓等手續也不麻煩,可說好處多多。但是他也說,我們已經習慣將事物量化,其實時間一去不回,比金錢價值更高,兩者不能劃等號。

林振春也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習慣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對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時間銀行則有助於累積社會資本,因為在這個體系中,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有的人提供技能、有人提供勞務,金錢不再是衡量人的唯模式。

因此,時間銀行的概念有助於提昇被幫助者的尊嚴及價值,林振春說,以往的慈善救助,被幫助的人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尊嚴,但是在時間銀行體系中,「原本的被幫助者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洪德仁舉例,他們社區有個尿毒症病人,每週要洗腎三次,但是他被社區關懷後,現在每天幫三十幾個獨居老人送便當,他甚至告訴洪德仁:「要把身體顧好,因為這些老爺爺、老奶奶等著我。」

其實時間銀行要建立,最重要的是彼此的信賴關係,否則根本無法推動,至於如何建立信賴關係?三位專家異口同聲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先從社區做起。洪德仁說,全世界一千多個時間銀行推動的共同基礎,都是先從社區開始。成亮也說,時間銀行關於風險信心的問題也較普通銀行小,因為不是金錢的交易,只是勞務交換,風險不是沒有,但是比較少。


本篇新聞文章來自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https://www.ptcf.org.tw/ptcf2

本篇新聞文章的連結網址是:
https://www.ptcf.org.tw/ptcf2/article.php?storyid=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