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兌換免費健檢 驗出肝腫瘤

日期 2009-04-25 18:49:45 | 文章主題: 社區結盟營造福祉健康網絡

志工兌換免費健檢 驗出肝腫瘤
2009.04.25 【中國時報 郭石城、高有智/專題報導】

 國內推動「時間貨幣」已有十餘年,早期由社福團體發起培養志工人力,進而推廣到社區實施,兩年前台北市政府延續風潮推動「天使志工」。此外,新店花園新城居民籌組「花錢幫」,則把時間貨幣概念運用在「社區貨幣」,進一步擴大社區居民互動。 一九九○年代中,成亮、林依瑩等社福界人士開始推展「時間貨幣」運動,透過時間交換機制,達到社會互助,除了發展志工人力,也希望能結合社區營造運動。 弘道老人基金會在一九九五年創設「全國志工連線」,推廣「志工人力時間銀行」,則較有系統性推廣,「銀行」登錄志工服務的時數,這些「儲存」的時數,可以「提領」出來,提供志工或其指定的人使用。 弘道基金會進而在社區推展「時間貨幣」,陸續成立包括龍龍、仁德、媽祖、和平及弘光等幫幫家族,印製一張張六十、三十與十分鐘三種時間值的「時間貨幣」,交換服務項目包括學生之間交換影印講義、交通接送、代購早嚏B電腦維修等服務,甚至有老師提供morning call服務給有需要的學生。 台北市政府從一九九七年起,運用時間銀行概念推動「市民健康卡」集點活動,累積點數可免費高階健康檢查一次。其中積極投入的八旬志工黃姓老翁因要兌換點數才想到醫院健檢,竟發現肝臟有一小腫瘤,所幸切片檢查為良性,黃姓老翁從沒想過,使用時間貨幣竟也能救自己一命。 北投文化基金會目前也積極結合社區教育協會、社區營造學會與社大系統,醞釀成立全國性「時間銀行聯盟」。基金會董事長洪德仁說,全世界都在推「時間銀行」,他們期待能結合社區商店、社大學習系統和志工人力,達到社區生活互助,同時也照顧台灣銀髮族。 花園新城居民江慧儀和美國夫婿孟磊(Peter)等人發起「花錢幫」,推動「社區貨幣」,曾是居民的版畫藝術家賴吉仁設計錢幣,單位取名「花」,目前已經擴增到五十幾人。社區貨幣也運用了時間交換的概念,同時結合社區經濟,有的居民可以用剪髮換洗水塔,有人用新鮮出爐烤麵包交換香草植物,也有居民喊出可以幫忙曬棉被,還有舉辦跳蚤市場促進消費,交換內容五花八門。 「花錢能換來社區居民的互動,」江慧儀笑說,時間或社區貨幣改變原有的錢幣價值觀,他們是最響應政府鼓勵消費的人,只有「花錢」才會促進社區互助。


本篇新聞文章來自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https://www.ptcf.org.tw/ptcf2

本篇新聞文章的連結網址是:
https://www.ptcf.org.tw/ptcf2/article.php?storyid=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