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搶修「臺北市北投區泉源里中正山步道旁吳家木炭窯」

日期 2008-11-25 08:54:16 | 文章主題: 搶修吳家木炭窯

建請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緊急搶修「臺北市北投區泉源里中正山步道旁吳家木炭窯」陳情書

說明:
一. 臺北市北投區泉源里全境分屬國家公園及山坡地保護區,擁有約四百多戶人家的小型山村聚落,自古稱之為十八份。可以俯瞰淡水河、基隆河,以及新舊北投與關渡平原,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古步道與老水圳維護良好,百年的老樟水井、土地公廟、炭窯散佈其間,深具歷史背景及山村聚落的特色,是個離台北最近的山村聚落。
二. 木炭是古早人家作為燃料用途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北投山區居民,就地取材,採用岩石、土方興建木炭窯,砍伐相思樹當燒製木炭的原料,量產木炭成品,運銷至北投、士林市區,賺取收入充裕家計。據統計,北投山區最盛時期有超過50座木炭窯。惟時過境遷,40年前石化燃料(桶裝瓦斯、天然氣)逐漸取代木炭,造成木炭窯產業式微。而木炭窯停產閒置,沒有維護的話,通常1、2年內,窯體就會不堪風吹雨打、滲水侵蝕、基石瓦解而至整窯崩塌。2006年起,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社區大學與社區合作,進行完整的調查,社區保存良好的炭窯和崩塌的遺跡,泉源里有高達20處之多,是非常珍貴的先民文化遺產。
三. 泉源里吳欽銘先生所擁有,據稱有160年歷史,位於中正山登山步道旁的木炭窯,雖然該窯已停產30年,吳家炭窯幸有較堅固的「窯厝」(窯體上方防風擋雨的棚架)保護,整體結構包括窯壁、窯龜大致完整,仍然保存良好。該窯內側長約290cm,寬300cm,高255cm,窯壁厚約120cm;入口高約136cm,寬60cm;外有保護的「窯厝」,旁有工作及燒炭木材放置處,是陽明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木炭窯。
四. 2006年11月,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經邀請中央研究院劉益昌教授踏勘時,目睹蝙蝠棲息窯洞內,「蝠」地洞天令人驚奇。他也提及這種特殊的文化亦涉及當時社會組織之換工關係,可由此了解當時社會聚落之人際關係,在人際關係一再被解構的今日,炭窯可作為過去社會人際關係很好的解說題材。
五. 2008年,泉源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再賢先生發現歷經颱風暴雨摧殘,已有窯厝傾倒側壓窯龜、窯壁基石局部崩解等頹圮徵兆,並經自由時報專題報導。
六. 2008年10月19日、11月6日,北投文化基金會邀請泉源里陳志成里長(兼泉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泉源社區發展協會林再賢總幹事,再次現場勘查及進一步討論,並拜會木炭窯主人吳欽銘先生之家屬吳賢楨先生,得到初步兼顧蝙蝠棲息生態、永續保存該窯與傳統文化技藝保存的共識。10月24日,北投文化基金會邀請輔大景觀系葉秀美主任,指導李蕙萱小姐量測吳家炭窯,完成北投木炭窯重現願景圖繪製。
七. 我們認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範圍內有豐富生態資產,也有多元的傳統文化產業資產,例如:硫磺、大菁藍染、木炭等,站在文化生態資產保存立場,「泉源里中正山步道旁吳家木炭窯」已經面臨急迫的保存危機,在豪雨來臨時,將會隨時滲水侵蝕、基石瓦解而至整窯崩塌,因此,建請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
1. 緊急搶修階段:儘速於下半年山區陰雨季節前,緊急搶修「窯厝」(窯體上方防風擋雨的棚架),避免整體結構,特別是泥土結構的窯龜,受到雨水滲漏坍塌破壞。其搶修材料、工法,建議以原有自然材質或原樣材質及原有工法,可以考慮雇工購料方式,邀請社區耆老指導緊急搶修。
2. 調查研究階段:由於山村聚落的人口外流與耆老的自然凋零,使得深知十八份開發歷史與熟悉製炭造窯的長者愈來愈少,屬於在地的記憶逐漸流失,因此感受到當地耆老訪談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宜進行耆老訪談、木炭窯調查研究,瞭解木炭窯建築技藝、製炭技術、木炭傳統產業、社區生活技藝的紀錄保存,引發在地居民對地方事務的關心與知識。
3. 修復教育階段:修復計畫,保存原有形貌及工法,依照原有形貌修復為原則。必要時,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商討,得採用現代科技與工法,以增加其抗震、防災、防潮、防蛀等機能及存續年限。同時,舉辦炭窯踏察的體驗活動,讓民眾認識木炭窯及早期的產業概況,並藉以推廣社區的歷史文化。並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導,嘗試辦理以木炭窯製炭重現,記錄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傳統文化技藝。木炭窯周圍環境維護,設立解說牌,做為保存教育之用。
4. 保存維護階段:由北投文化基金會訓練社區志工,定期清理、維護木炭窯周圍環境,進行窯體監視,記錄窯體狀況。並接受學校、團體預約導覽解說服務。
5. 土地產權:由北投文化基金會、泉源里陳志成里長,協調地主吳欽銘先生,及其公子地主代表:吳賢楨先生同意無償使用,已經獲得初步同意。


敬陳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副知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
立法委員丁守中先生、周守訓先生
臺北市議員吳碧珠議長、賴素如小姐、吳思瑤小姐、陳建銘先生

陳情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地主代表:吳賢楨先生
共同陳情單位: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臺北市北投區泉源社區發展協會、泉源里辦公處、十八份文史工作室
代表人:洪德仁


詳全文與附件



本篇新聞文章來自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https://www.ptcf.org.tw/ptcf2

本篇新聞文章的連結網址是:
https://www.ptcf.org.tw/ptcf2/article.php?storyid=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