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天堂 雅文基金會

日期 2008-07-07 08:49:42 | 文章主題: 最新消息

聽見天堂 雅文基金會
民生@報╱民生@報 2008-07-06
特約作家/陳雅芃


鄭欽明和倪安寧(Joanna)夫婦化小愛為大愛,在1996年成立「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讓學齡前的聽損兒能和小女兒雅文一樣,經由「聽覺口語法」 (Auditory-Verbal approach)的課程後,聽、說可以和一般小孩無異。

1991年,鄭欽明夫婦發現不滿一歲的小女兒雅文被診斷為幾近全聾,在植入人工電子耳,並配合「聽覺口語法」的長期訓練後,已能流利的與人溝通,並進入一般學校就讀。於是夫婦決定從加拿大引進「聽覺口語法」來台,但這項創舉在「本土化」的過程面臨到些挑戰。

首先,由於英語的發音特色跟華語不同,在教材的編纂就花了很大的心力,其次,是師資從無到有,雅文基金會表示「最早是請加拿大知名專家來台訓練,之後就自己培訓,每位聽覺口語師養成過程包括:6個月的專業課程、1年的臨床教學及最後的資格考。」

而目前全台在台北、高雄、宜蘭、中壢中原設有四個專業教學中心,就近服務不同地區的聽損兒,至今已超過兩千個家庭受惠。

其中,台北的教學中心藏身在北投僻靜的巷弄中,環境就像個大家庭般,上課的地方稱作情境教室,聽損兒能在此接受最自然、最生活化的學習,包括:客廳、臥室、廚房、廁所等,都有其不同的學習目的與功能性。

雅文基金會所堅持的「一對一的聽覺口語教學」,為的是效果也為效率,要讓學齡前的聽損兒,不會在起跑點上輸掉太多籌碼。基金會表示,除了聽語師和聽損兒外,家長也要陪同上課,因為和大部分聽損兒接觸時間最多的是家長,必須將上課內容回家和小孩進行複習。

而為鼓勵聽損兒多接近人群,增加社會互動的機會,在課程內容設計上,聽覺口語師可說是下足功夫,例如在廚房上課的時候,就會教聽損兒烤些餅乾,再請他們分享給其他教室的小朋友。另外,也會有戶外教學,像是帶他們到超市買東西、參觀動物園等等。

家長黃子恩很感謝基金會的付出,讓自己小孩進步得很快。她表示「聽語師人都很好、很有耐心,有時上完課,我會打電話請教問題,不論多晚他們都回樂意回電給我。」

而最令她窩心的是,因為她小孩很容感染到中耳炎,而這邊都會很詳細地幫小朋友作耳部檢查。除了免費的課程及聽力檢查外,雅文基金會並有弱勢專案的補助,成立了「聽輔器材基金專戶」及「輔具銀行」,這些對沒錢的家庭的家長及小孩來說,都是莫大的福音。

雅文基金會的無私奉獻也獲得響應:包括,在1998-2000年和馬偕在全台首創的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當時馬偕的主要負責人醫師林鴻清表示「雅文走得比政府快,過去台灣並沒有新生兒聽力篩檢,所以等到發現聽力遲緩,再經診斷確定,往往就已過黃金治療期。」

基金會的執行董事陳景松表示「很多聽損兒及其家長都很感謝我們,在喬安娜在世時,聽損兒都會叫她為喬安娜媽媽。」對我而言,服務這些聽損兒的投資報酬率是很大的,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他們就能回歸一般小學上課。

現在雖然「喬安娜媽媽」因為罹癌離開人世,但她生前期望的「台灣二十年後沒有不會說話的聽損兒」,不僅是雅文基金會成立以來的奉獻宗旨,而未來他們更立志要擴及亞洲華語地區,成為聽覺口語教學的示範中心。


本篇新聞文章來自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https://www.ptcf.org.tw/ptcf2

本篇新聞文章的連結網址是:
https://www.ptcf.org.tw/ptcf2/article.php?storyid=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