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最新新聞區塊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5-04-19 12:26:44 (1553 人氣)

 二○○四年,台灣社會承受了總統及立法委員兩度全國選舉,藍綠兩大陣營對抗攻防,選舉議題操作不斷,政治支票漫天飛舞,血腥割喉、族群撕裂、泛政治化、兩極化充斥社會各階層,各專業領域,甚至各社區,充分表露台灣尚未脫離移民社會的短視、急躁、近利、猜忌與不安。在紛紛擾擾中,五、六十年來,各族群於台灣島上攜手打拚,對抗各種惡劣環境,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互信與共識,受到最殘酷的考驗;然而,也觀察到許多不隨選舉起舞,追求台灣永續發展的中道力量興起,適時給選舉台上聲嘶力竭,橫衝直撞的政治人物當頭棒喝。\r

 在這大環境下,考量二○○四年也是台灣社會能否永續發展最關鍵的一年,擬由社區角度反省政府社區總體營造(簡稱社造)相關政策,是否可以滿足百姓需求?帶動民眾參與,以結合民間力量,面對外在「全球化」挑戰,對岸壓縮台灣國際生存空間;內部族群對立,社會兩極,區域發展不均,貧富懸殊,人口快速老化時,可否整合各界力量,營造永續發展的生存之道。

 今年三月二十日,執政四年的民進黨政府連任成功,游院長獲得總統提名,再度組閣。雖然陳其南取代陳郁秀成為文建會主委,然而在游院長上任不久,於二○○二年五月提出「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劃」中和社造有關的E世代人才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觀光客倍增、水與綠及新故鄉社區營造等,仍然得以延續。特別以「新故鄉社區營造」為主軸,整合相關國家發展計劃,從社區組織、產業振興、文化創新、社區風貌、族群發展(客家及原住民)、健康福祉等各個面向,由下而上,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地方特色。

  一整年執行下來,在原有社造的基礎下繼續發揚光大,讓人感受到全國各地蓬勃發展的民間力量,展現前所未有的創意與活力,在全球化挑戰下,穩定了地方發展的基礎,是未來台灣發展之所繫,也是長期以台北看天下的媒體,或政客所不曾看到。社造的推動有認同社造理念的游院長及陳主委由上而下督導國家發展計劃,若缺乏從社區由下而上的配合,也會有不少盲點,謹提出年來基層的觀察供行政部門參考。

  一、或許拜兩度大選之賜,今年各地舉辦社造相關的文化活動特別多,不論縣市、鄉鎮,或村里社區層級,一年到頭,從北到南,活動不斷。當文化建設經費硬體支出排擠軟體需求,文化藝術觀賞人口急速萎縮時,是否有必要花費大筆經費,假藉社造之名,行選舉動員之實,令人懷疑!檢討這些活動舉辦,部份委外辦理,結果這些外來承辦單位急就章,未能結合社區資源,掌握地方特色,熱鬧有餘,內容匱乏,活動結束後,除了留下滿地垃圾,什麼也不剩。而且各地活動一窩蜂趕流行,大同小異,創意不足。例如,咖啡節打響名號,馬上有其他鄉鎮比照辦理;「蓮花季」、「國際童玩節」......,也都有類似遭遇。

  二、社造推動至今,民眾參與仍然普遍不足,究其原因,在於「社區參與」無法具體且及時解決社區發展難題,期望落空,久而久之,自然失去參與熱誠。「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除了透過傳統村里鄰行政體系及社區發展協會、傳統農漁會基層組織,或志工團體等民間組織,鼓勵參與,但是,若不思考改善基層行政能力與資源,協助解決社區於參與過程提出的難題,縱然立法院通過行政院提出「社區營造條例」草案,依法保障社區自主營造的公民參與機制,助益也不大。

  至於有關「社區營造條例」草案討論,雖然大部份社造工作者擔心該草案缺乏解決社造議題的相關配套,可能囿限社造範圍,矮化社造層次,而普遍持保留態度,但是,在廣泛討論過程,若能對影響人民權益的相關法令,如都市計劃法、建築法、環評法......中有關民眾參與部份,修改法令,保障人民參與,何嘗不是社造界一致的期望。

  三、社造十年發展,由於社區居民普遍覺醒,對於可以協助社區擬定計劃,核銷經費,動員參與,組織營造的人才普遍缺乏,如何培養社區領導人才,是目前社造面臨的瓶頸;至於具有社造理念,行政經驗豐富,願以夥伴關係協助社區解決難題的基層公務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加上社造業務年年翻新,人事調動頻繁,如何強化公務人員(特別基層主計核銷人員)的社造理念,培養執行技巧,是「新故鄉社區營造」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至於建立民選縣市、鄉鎮長及民意代表正確的社造觀念,觀摩成功案例,了解民眾需求,應納入職前訓練。「新故鄉社區營造」的人才培育分散於各計劃,缺乏橫向整合與任務導向的教育分工,來滿足上述不同人才訓練之需求,結果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忙於不同計劃的培訓課程而分身乏術,資源重複浪費,建議整合教育訓練資源,成立專責單位,因應社造不同階段之需求,培育各種人才。

  檢討國家發展相關計劃,大都是各部會既有業務勉強湊合而成,既乏具體明確目標,排不出優先順序,更缺乏社區為對象的部會間橫向整合與管考機制,這種推動方式,可以產生多少加成效果,令人質疑。因此,建議於行政院層級,成立由政務委員主導的以「社區產業」發展為導向的委員會,整合相關部會的社造資源,振興社區產業,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以因應區域發展不均所累積的困境。

社造是漢民族五千年來首度走出上下壓迫關係,學習平行尊重的人與人互動機制,台灣推動十年來,已逐漸形成區隔台海兩岸不同政治實體的重要內涵,因此,反省未來社造走向,與其追求台灣正名,劃分藍綠,競爭統獨,不如先解決社造面臨的諸多難題,以尋求台灣永續發展,共存共榮的道路。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11-01 15:08:26 (1707 人氣)

 感謝中國時報提供版面,讓我由官到民、由下而上重新思考社區工作時,能有機會從社區各面向,有系統地思索台灣式社區總體營造的各種可能,特別加上行政院政務委員政策制定,及重建會執行長政策執行的經驗,讓我得以了解政府行政體系運作、部會分工;在社區工作遭遇困難時,可迅速找到主管單位、相關法令,及可行的處理程序。這經驗讓我在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建構的溝通平台,協助全國各社區解決發展難題時,方便有效。

 感謝邱董事長領導的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及義工,在公元二○○○年我辭去董事長入閣後,繼續耕耘新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四年多來,成就有目共睹,除了得到人人稱羨的總統文化獎,也讓我口中的「社區產業」、「社區健康營造」,可在新港找到實際例證,不必靠國外案例說明,也不僅理論探討。

 感謝新港延續一九九八年「國際社區兒童藝術節」的熱潮,克服人力及資源的匱乏,於二 ○○二年持續舉辦「國際青少年嘉年華」,並努力策劃今年十一月六日開始的「國際文化團圓節」。將邀請德國HAMM市立音樂學校爵士樂團,土耳其青少年民俗樂舞團,印尼Artchipe lago傳統樂舞團,搭配台灣客家的生祥及瓦窯坑3,鄒族的獵人與遊客樂團,現代味十足的身聲演繹社,創新且親子兼宜的雲門舞集2,古典的南華大學雅樂團,傳統的輔大宗教系家將團,熱鬧的鴻勝醒獅團,浪漫的迷火佛朗明歌舞坊,年輕朋友喜歡的Capoeira Taiwan an d how?soul breakin街舞團,加上新港在地的ㄆㄧㄣ ㄆㄧㄤ魔力舞團、國樂團,以開幕時踩街迎賓,隨興街頭秀,手工藝術市集,各式特色小吃,及新港慢步香一日遊等,讓人感受新港小鎮藝術嘉年華的熱鬧與驚奇。

 感謝新港鄉親累積一九九八年「清潔環境」,「勤洗手」對抗「腸病毒」流行的經驗;二 ○○二年將垃圾堆積、雜草叢生、攤販霸佔的舊火車站,整理成賞心悅目的鐵路公園,讓平坦舒適視野寬廣的綠油油草地,成為國際表演團隊的最愛;二○○四年擴大髒亂點綠美化到街角的閒置空地、店面,文昌國小前加蓋的排水溝……,旅北企業家黃文亮更捐助材料,透過綠美化小組義工的巧手,讓新港街面處處充滿驚艷。感謝鄉親及義工協力合作,每度國際活動結束不是留下垃圾,而是環境生活品質的再提升。\r

 回想一九九五年的跨年夜,邀請包括泰國、印度、香港、尼泊爾及孟加拉等不同國家成員組成的亞洲民眾劇場,於新港奉天宮廟口,進行「亞洲落地掃」的文化交流;上千鄉親專心觀賞,不因語言隔閡與戶外嚴寒而離開。這場成功演出,讓我評估新港國際化的可能。感謝歷史的因緣際會,與歷代祖先的寬大包容,十七世紀初,於笨港時代就曾遭遇到處找尋貿易機會的紅毛番,及建立笨港十寨的倭寇。十七、八世紀到笨港淤塞前,應有機會和來往台灣海峽的各國商人照面,十九世紀末的日本殖民官員,二十世紀的歐美傳教士,台塑中洋工業區的外勞,及近幾來走入家庭的外籍新娘,新港生活記憶中的國際經驗是豐富的。因此,不管新港小朋友在家接待國際友人,或到德國,及土耳其被接待時,可以天生落落大方。感謝政府相關單位持續支持新港籌辦國際文化活動,給下一代機會,也給自己機會。感謝各界付出,義工投入,讓藝術節不僅熱鬧而已,更是小朋友學習觀摩的好機會。\r

 二○○四年嘉義縣新港國際文化團圓節,歡迎您!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10-28 00:29:36 (1797 人氣)

 「學習」是上天賦與人類的最大智慧。人類可以從猿人,類猿人,一路進化到直立行走的現代人種,是不斷嘗試錯誤,經驗累積的成果。這期間,生存工具的演變,舊石器,新石器,銅器,鐵器,一路發展到近代的工業革命,資訊革命,全是人類集體創新與學習的成果。當遇到外界挑戰,生存競爭時,若無法激起學習動力,注定會被淘汰。

 十年來,觀察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可以存活下來的社區,其實並不太多。有些社區,得到經費補助後,核心幹部間意見開始分歧,彼此不信任,走向分裂;有些社區成名後,領導人投入選舉,動機被懷疑,選舉期間得罪鄉親朋友,而一蹶不振;有些社區工作一成不變,跟不上潮流,化解不了外部挑戰,被淘汰下來 ……剩下可以永續發展的社區,大都具有一共同特色:不斷學習、謙虛以對、累積實力。

 近幾年,台灣社會變動太大,進步太少。四年多前政黨輪替,朝野角色互換,到後來,朝不朝野不野;二○○二年加入WTO,直接站上全球化舞台,還不知道如何國際化時,「被國際化」的潮流已波波襲來,哈美哈日加哈韓,令人目不暇給;網路虛擬社會大軍壓境,一按鍵,全世界希奇古怪事情,剎那間出現眼前,人與電腦機器的緊密關係,取代社區中人與人真實的互動;二○○四年總統大選的藍綠對抗,社會兩極化,彼此猜忌對立,挑戰社區中搖搖欲墜的互信關係。

 目前,立委選舉將臨,各派人馬在有心人操弄下,不同選舉議題紛紛出籠:真調會爭議,軍購案與珍珠奶茶,收回黨產,台灣正名,LP 與鼻屎……紛紛攘攘,各說各話,電視Call i n節目每日出現激烈的言辭,宛如撒向選後撕裂傷口上的鹽巴,變本加厲。社會大眾本期望政府選後與民養生,化解衝突後,沉澱出新的選舉文化,也讓文化成為認同的內在基礎,而非形之於外的空洞訴求。然而,這段時間,文建會比照政治及經濟公民權,提倡「文化公民權」,接連推出「多元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文化公民嘉年華」,也規劃即將全面展開文化公民權運動,在選情緊繃競爭激烈下,這些活動恐被誤為選舉操作,有違文化融合的原本期望。

 台灣社會面對如此巨變,民眾注意力與全國資源又將被「拚選舉」所挾持時,「社區學習」將是從這困境尋找未來方向的良方。社區學習是在工作中學習,反省中增進,不是課堂上的教與學,無法評出分數高低;沒有開始,亦沒有結束;是社區爭取「賦權」的基礎,也是解決社區發展難題必經的過程;可以幫助社區在全球化競爭淘汰中,找到立足點;也幫助個人在網路虛擬世界中,找到真實的存在。

 社區學習是典範的學習,謙虛的學習,生活態度的學習;也是包容尊重反對意見,建立共識互信的學習;更是打破知識及權力傲慢的學習。如果文化可以簡化成公民社會的權利與責任,社區學習應比聽專題演講、對談、參加嘉年華活動更具體有效。與其政府由上而下鼓吹文化公民權,不如由下而上從社區提升公民社會的文化素養。社區學習本是文化提升,族群融合,生活共同體關係建立的必經途徑。政府高層,有權力分配資源的人,為什麼作決定前,不先到基層社區學習!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10-14 19:10:30 (2028 人氣)

近日,一群年輕學醫的朋友問我:十七年前,你接受林懷民十五萬元捐款,組織新港文教基金會,一頭栽進社區工作,對這個重大決定,你後悔嗎?

 這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如果按照一般小鎮醫師走的路,開業第七年,診所業務正處高峰,若不兼顧社區工作,接下去,可能看更多病人,賺更多錢,過舒適的生活,也可能讀書旅遊、攝影寫作,開創另一片天…… 。

 然而,身為基層醫師,二十年來,有幸從診所走入社區,近身觀察影響台灣未來最重要的階段,包括: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民進黨成立,解除戒嚴,廢除萬年國會,總統直選,到政黨輪替……,一連串締造台灣式民主奇蹟的政治改革;也深刻體驗,人民自我覺醒力量的出現,關心社區公共事務,不願意拿個五百或一千就被政客拖著鼻子走,買票有效率從五、六成降到一、二成的演變過程,我是不後悔的。

 台灣農村社會,傳統醫師的角色是高高在上,許多病患踏入診所,心理上期望眼前幫他治病的醫師,可以像「神」般偉大,藥到病除。然而,和社區不同專業長期合作互動中,了解醫師只是「人」,只是社區生活所需各種專業之一;醫師吃的飯,要靠農夫下田耕種,四、五個月才有所成;頭髮太長,需要另類「師」級人物─理髮師協助整理;診所電燈泡壞了,馬桶不通,需靠水電工幫忙……,在滿足生活所需時,社區各行各業並無貴賤之分,差別的只是職業養成難易而已。\r

 當台灣遇到八、七水災、九二一大地震、土石流,甚至一九九六年導彈威脅,所激發「生命共同體」的力量,是無與倫比。固然,一方面來自移民社會,遇到天災人禍鼓起的求生本能;另方面,台灣四周環海,孤立無援,無路可退,唯有凝聚共同體力量,才有生存可能。多年來,參與社區工作中,長時間觀察思考發現,雖然台灣展現「生命共同體」的力量,在國際間無法輕忽,但是,滿足日常需要,化解生活衝突的社區「生活共同體」,仍待學習。對於日常「生活」的糾紛與摩擦,我們動不動就以「生命」受威脅而怒目相向,缺少一份溫馨的包容與尊重;只會堅持己見,不會聆聽他人想法;常常要拚才會贏,忘了退而求其次,和氣生財的可能。我們內心深處仍潛藏許多移民社會的不安與擾動,遇到外在環境的風吹草動,或政客的蓄意操弄,容易失去理性,這是總統大選後,社會仍攘攘不安,分化對立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從文化融合,土地認同,未來願景三面向,於基層社區重新建構原住民、舊移民、新移民、甚至包括外籍新娘的新新移民間的「社區生活共同體」,是當前社區工作的重要方向。\r

 因為九二一大地震,我有緣進入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是祖先積德,心存感恩!張院長下台後,蒙游院長厚愛,繼續擔任九二一重建會執行長,能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享譽全國的游院長共事,是三生有幸,與有榮焉!去年辭職返鄉,回想這段意外的當官之旅,感覺雖然不太舒服,我是不後悔的。只是對於游團隊口口聲聲:結合民間力量,官民夥伴關係參與重建,有著更深的感慨!當黃榮村國外去職,林芳玫為何投書,蔡麗雪降調,陳武雄被迫提前退休……一再上演,讓人感到連同仁也得不到最基本的尊重。對於所謂的「官民夥伴關係」,不禁想請教昔日的官場夥伴,您後悔了嗎?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10-07 23:34:34 (2123 人氣)

 二○○三年三月辭職返鄉,恢復小鎮醫師生活,每天一大早陪我媽媽走路,沿途偶遇左鄰右舍,熟識鄉親,或幼時田裡工作同伴,她們熱烈拉手寒暄問好,是一天中我媽媽最歡愉的時候。

 在新港,重新面對社區,角色變換,適應初期有些困難,不過恢復診病的敏感度後,也沒什麼。回想去年SARS流行期間,一開始,連全世界最優秀醫學研究者也弄不清這新興傳染病的真面目,感染途徑,與有效治療方法,而人心惶惶之際:每天注意發燒病患,尋找疑似病例,盡早處置,保護社區,也保護自己;和鄉親共同勉勵,大家勤洗手,保持健康規律生活,以增強免疫力;每天三餐多留意像我媽媽這群八、九十歲老人的體溫……;也和社區營造學會的同仁,結合醫策會、公共衛生學會、社區大學及於基層工作的醫師、藥師、心理治療師、社區工作者……等,共同發起社區防疫行動聯盟,以知識對抗恐慌,協助政府防疫工作。\r

 這段時間,心中始終盤繞一個未解的問題:什麼是「健康社區」?可以結合各行專業共同抵擋類似SARS新興疫病的侵襲;可以讓我媽媽那群老人,耳不聰目不明、行動不便時,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可以群策群力自主地解決社區健康難題……。

 一九八七年以來,聯合國衛生組織於歐洲總部開始推動「健康城市」計畫,目前,全世界已有上千城市參與,各城市間不斷檢討,交換意見,整合成相互支援,強又有力的網路組織,是醫療進步千里卻無法相對促進健康時,一種創新有效的作法。一九九九年,台灣開始推動「社區健康營造」,引用國外健康城市的理念,結合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鼓勵社區居民自動自發參與健康生活習慣養成,希望可從「健康促進」角度,減少罹病可能。歐美以「城市」為主體,重視跨部門整合的行動,健康的公共政策,與支持性健康環境;台灣除了台北市、台南市外,大都以鄉鎮社區為主體,重視居民參與,觀念改變,健康組織,及健康行動。從健康城市到健康社區,累積五年經驗,大家想像中的「健康社區」應有些眉目。

 我理想的「健康社區」是:一個社區可以透過各類自主性終身學習組織,持續發現危害社區健康的因素,提出解決方法,並且落實執行;對外結合公私及專家資源,對內溝通協調整合,以減少環境危害,營造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間,形塑健康生活,照顧弱勢,建立自尊與認同,來滿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至於社區健康程度的評估,除了相關基本資料,建議方向如下:一、社區居民:土地認同(或社區生活滿意度),民主素養(權利義務,法治觀念,溝通協調),終身學習態度,參與公共事務意願,健康需求,健康生活習慣,社區發展願景。二、社區團體:種類,活動力,組織力,學習力與整合力。三、基層醫療網及後送體系。四、環境調查:污染程度,環境監測與再生利用。五、公共空間:健康暨安全度。六、社會福利:需求及供給。七、意外事故:風險因素分析。

 以上健康社區的定義與評估方法,或許可幫助社區醫師從傳統以「病人」為主體的診斷與治療,到「社區」為關心範圍的整合與介入。這初步想法還需社區工作者實際操作,驗證是否可行,和健康有關專家意見補充,更重要,需要行政院重新思考分散於中央各部會和健康有關的公共政策,如何落實基層社區,以帶動這股社區自主力量,用終身學習方式,發展符合基層需要的健康社區。


« 1 (2) 3 4 »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