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最新新聞區塊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5-07-15 10:01:45 (1933 人氣)

  重建區朋友來函關心社造學會「公益創投」的籌設進度,並且建議中研院李院長可否登高呼籲,協助募款,以解決社區型地方特色產業目前普遍遭遇的財務困境,行銷不易,及經營不繼等諸多難題。

 感動於這群社區朋友的堅持,於九二一大地震後一無所有,面目全非之際,能於斷垣殘壁,人事擾攘的重建區,協力創造出可兼顧生活、維護生態且充滿創意的在地小型產業,提供重建朋友最迫切需要的就業機會,協助走出震後陰霾,加速重建。這類媲美歐美第三系統產業的重建經驗,是台灣解決區域發展不均,產業外移,稅負不公,貧富懸殊,城鄉差距,失業日增時的一線希望。當站在社區產業發展先端的重建朋友,仍紛紛發聲求助時,面對社區產業發展之未來,真令人心驚!

 社區產品受限於手工打造,量少且品質控制不易,市場上的競爭力,本屬弱勢;加上台灣消費市場混亂,趕流行,一窩蜂,抄短線,謀近利,魚目混珠,不尊重智慧財產權,不珍惜產品的在地特色,針對一項優質創新的地方特設產品,不多時,仿冒品充斥大街小巷,甚至,利用國外廉價勞工生產,打擊本地產品,無所不用其極!

 因此,於重建區,試圖擴大社區產業的內涵,從地方特色及創意產品,到涵蓋老人生活照顧,生態旅遊,甚至民宿、地方特色餐\……等等以「社區生活共同體」為基礎發展出的產業形式,不再只談經濟功能,更重視社會公益;不光行銷產品,更重視產品背後人與土地的關懷;不單靠民間力量,更需要政府政策配合;從經濟市場競爭,到社會資本累積。這種產業形式,是台灣未曾有的經驗,也是九二一大地震提前震出台灣即將面臨的社會問題,及從地震中學習到的可能解決方式。\r

 當思考擴大重建經驗,於台灣各地普遍發展社區產業時,如何改變社會大眾消費觀念,建立市場有效行銷機制,協助社區產業永續發展,有二個方向值得努力。

 一是協助農委會主管的鄉鎮農會轉型為社區產業的推動主體;另一是結合內政部主管,台灣已推動多年的合作事業,轉型為社區合作社,以發展社區產業。

 農會是基層社區資源最豐富,組織最健全,人才最齊備,歷史最悠久的民間組織,但是,因為長期政治介入,地方派系操控,制度設計不合理,讓農會變成選舉的大椿腳,浪費資源於沒完沒了的派系鬥爭,而妨礙地方發展,然而,加入WTO對農業是前所未有的衝擊,農會已面臨生死存亡的轉型關鍵。在農會總幹事改選,新的經營團隊即將組成之際,如何改變總幹事經營理念,發展社區產業,擴大農業推廣股成為和供銷部、信用部三足鼎立的社區發展部,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合作運動本是一八四四年工業革命帶來資本主義興起後,協助弱勢民眾解決生活及經濟難題的具體作法。台灣合作事業發展甚早,日據時期的1913年就已取得合法地位,但諸多假合作社之名,謀私人之利的事實,讓社會大眾誤解合作社成立的原始美意。如何因應社會發展需要,善用合作事業累積的經營管理經驗與資源,修改不合時宜之法令條文,提高合作事業的行政管理層級,與政府組織再造時的適當調整分工,以推廣社區合作社,是目前發展社區產業的當務之急。

 肯定行政院謝長廷院長上任不久即提出以社區產業發展為導向,創造在地就業機會為目的的「新社區六星計劃」,然而,不管是游院長的挑戰2008新故鄉社區營造,或謝院長的新社區六星計劃,若不從協助解決社區發展難題,增強社區自主能力著手,縱然不斷提出偉大且動人計劃,要談到社區產業的未來,還是令人擔憂的。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5-07-15 10:01:13 (1958 人氣)

   敬佩謝院長接任不久,即指示行政院草擬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劃(簡稱六星計劃),感動於主其事的三位政務委員,及負責幕僚工作的文建會,與相關部會官員,不眠不休,甚至犧牲假日休息時間,短短幾個月內,草擬了完整且令人耳目一新的六星計劃,明確指出,通過「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保生態、環境景觀」等六大面向,全面改造社區,以打造可以安居樂業的「健康社區」。

 本計劃以游院長的「新故鄉社區營造」為基礎,增加警政署的社區治安,及勞委會的多元就業方案,推動機制更具整合力,更有總體考量,譽之為到目前為止最能彰顯社造的核心價值並不為過。記得十年多前,社造剛提出時,野心勃勃地豎起社區「總體」營造的大纛,但是,缺少有效的橫向溝通整合機制,分屬各部會的社造工作,不管業務官員如何努力,也累積不出「總體」功效,來滿足社區發展需要。至於社區營造總體面向的整合,要等到民進黨上台,參考921社區災後重建的經驗,於行政院組織「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協調委員會」開始。由於單一部會無法滿足社區生活的總體需求,十年前,主其事的文建會陳副主委(現任主委),提出「社造百貨公司」的概念,由基層社區根據自己特色,發展需要,於政府琳琅滿目的社造百貨架上各取所需,這構想很好,問題是社區如何挑,挑了如何於社區組合成有用的成品,當時並沒有說明清礎。

 經歷社造十年,政府各部會編列社造有關的經費逐年增加,項目也更多樣,但是,社區能否整合公部門資源以發展自己特色的問題仍在,這不表示社區自主能力不足,而是社區面對的外部環境,十年來,雖歷經政黨輪替,實質上仍沒多大改變。

 沒變的是:防弊至上的經費核銷制度;計劃執行到結束時間太匆促;專家學者永遠來去匆匆;社造業務承辦員來來去去,各有一套說辭,也各有核銷標準;近幾年,社造經費甚至淪為選舉造勢,排擠社造的正常支出:

 其實,台灣社造推動十年來,不管文化資產保存,活化地方文化,強化社區組織,環境保護,生態維護,振興地方特色產業,社區警政,弱勢照護……等等,已於基層社區普遍激起無數自主力量,問題是,當社區外部障礙無法克服,內在力量無法持續時,這分散各地獨立無援的力量,只是零零散散,斷斷續續,此起彼落地,無法匯集成翻轉台灣底層架構的時代潮流;眼見社造的老面孔日漸流失,出現的新面孔又生澀不足,真令人憂慮。

 面對十年累積社造的內外難題,作為現階段社造政策最高指導原則的六星計劃,應明確指出,如何排除社造外部難題,以協助社區內部由下而上的自主力量,來解決社區發展難題。

 因此,六星計劃推動之始,建議廣徵民意,徵詢各行社造工作者的專業意見,並深切檢討各部會歷年社造推動中的失敗案例,以官民夥伴關係的共識,從新全面且整體檢討各項社造政策:部會本身的整合夠嗎?部會間溝通協調暢通嗎?溝通是不是只是口號,缺少細節;部會及縣市分工是否合理?民意代表有否不當介入?選舉導向的政治考量會不會抹殺社區主體性?解決社區治安若不先創造在地就業,或改善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成效會有多大?創造城鄉新風貌的目的何在?是不是美化而已?或建構地方特色,以吸引遊客?開發地方特色產品後的利益分配與永續經營問題……。

 當社區居民願意花錢買健康,?不願參與社區健康營造;當願意花錢裝設保全系統,?默視社區治安死角,可以了解六星計劃成功與否的關鍵還是社區居民觀念的改變。目前許\多社區居民存著大有為政府的心態,以為繳了稅,社區公共事務便是政府的責任,若要民眾參與,除非政府提供經費。另外,以往社區營造不太考慮居民感受,讓社區以為社造只是辦活動熱鬧而已。這些觀念改變,須從百姓容易感受得到的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等面向開始,來凝眾共識,擴大參與,畢竟「社區共同體」是建立在當社區面對生活難題時,可以共同解決上。

 六星計劃不是評鑑社區,更不是供社區競賽之用,而是一個政府施政的整合平台,目的是協助社區解決社區發展難題,唯有如此,台灣社區永續發展才有脫胎換骨的一天。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5-07-15 10:00:18 (2161 人氣)

 行政院於今年4月14日核定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期望從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保生態、環境景觀等六大面向著手,打造一個台灣百姓可安居樂業的健康社區。誠如謝院長一再強調,政府施政首重百姓感受,回顧社區總體營造(簡稱社造)推動十年來,儘管相關部會執行內容五花八門,一般百姓能感受政府好意嗎?解決了社區生活的各式難題嗎?
 社造工作始於1994年,當時文建會為落實李前總統「台灣生命共同體」理念,將部份權力下放到縣市政府,期望縣市文化局能成為地方小文建會,同時擬定社造政策,鼓勵人民當家作主,由下而上,從文化、環保、學習、產業、空間、治安……等角度切入,社區居民自行擬定計劃,營造多樣化的社區生活內涵,於營造過程逐步形塑共同體理念,並大力引進日本案例,在台灣各地推動示範計劃,一時之間,「社區總體營造」充斥各大媒體版面,社造工作也逐步從文建會,擴大到內政部、環保署、經濟部、農委會……,社造成為新「顯學」,人人耳熟能詳,然而,限於各部會權責,缺乏部會間橫向溝通整合機制,除了少數示範案例,難以展現具體成果。另外,1994年文建會的社造,碰到內政部1965年開始的社區發展,或農委會於農復會時代開始的鄉村發展,觀念如何溝通,內涵如何整合,大都是各說各話,各行其是,新興的社造工作者不了解社區發展與鄉村發展,傳統的社會工作者更看不懂社區營造,彼此相互排斥對抗,可憐的社區居民不知所從!這現象要等到公元2000年新政府上台,以九二一災後重建過程累積的社造經驗為基礎,於行政院組織跨部會的「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協調委員會」開始,社區發展和社區營造才有對話機會,各部會社造相關業務也才有可能以社區為主體的溝通協調平台。
 整合分析十多年來社造的內容,以社區角度觀察,大致可分三層次:一、理念宣導,人才培育:這部份文建會作的最多,不同部會的社造計畫裡多少亦有這類內容。二、空間改造:如文建會最早期的「美化傳統文化建築空間」,後來內政部營建署的「城鄉新風貌」及環保署的「生活環境總體改造」,文建會的「閒置空間再利用」、「地方文化館」……等等皆是。三、滿足社區生活需要,解決社區生活難題。屬整體性、功能性,如六星計劃中的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等。\r
 檢討過往社造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如新港大興路與廟口中山路的造街美化,前者成功\、後者失敗的原因乃在於理念共識達成與否,及組織運作有否健全。然而,假若社造只停留於理念宣導,或所謂「造街」之前的「造人」階段,未能有具體行動(如空間改造、創造就業、環境保護……),民眾的感受只是跑不完一場又一場的研習,或只是轟轟烈烈的大型活動,除了垃圾滿地,什麼也沒留下。至於全面推動空間改造的營建署的「城鄉新風貌」,由於一開始編於經建會擴大內需的項下,加上執行匆促,規劃粗糙,參與不足,許多「城鄉新風貌」淪為消化預算,或只是設計師眼中的新風貌,不是城鄉居民的新風貌,無法為地方帶來嶄新的發展契機,甚至拆掉重建,或所謂二度閒置空間。社區的空間營造,若無法奠基於居民參與,觀念改變與組織運作的基礎,並銜接社區的未來發展,往往是失敗的。至於社區百姓感受到的產業發展、社福醫療、治安改善等,牽涉的層面更廣,除了人、組織、環境、公私部門、各行專業,更需長時間累積成效,不斷擴大參與,提昇專業能力才有成功\的可能。
 檢討行之多年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地方特色產業輔導,或農委會的一鄉鎮一特產,固然協助了不少地方特色產業品牌的建立、行銷與經營管理,創造地方財富,降低失業率,發展地方特色,然而,這些產品的獲利大都屬於個人,而且,過去的輔導較不重視社會資本的累積,與促進產品所在社區的整體發展,衍生了不少問題:如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衝突如何化解?或一窩蜂群起仿冒,殺價競爭時,如何避免全軍覆沒?或許有人會想,個人優先,社區其次,有何不可?但是,地方特色產品基本上是市場上的弱勢,競爭力比不上大企業,除了產品本身,若無法有效整合背後的人、文化、環境與社區特色,創造產品的地方獨特性,吸引在地消費,產品開發的同時,亦帶動社區發展,產品與社區相輔相成,如此才可和大量生產,廉價傾銷的市場有效區隔,建立社區產業永續發展的機制。\r
 對於社區治安,相關單位仍停留於破案率進步多少的迷思,警察績效評比,破案乃重於預防,對於影響治安的相關因素,如教育、失業率、社區環境、社會風氣、人際關係……等,無法有效掌握,任憑見警率及警察人力一再提高,治安問題仍然嚴重。以社區角度思考,如何透過理念宣導,居民參與,進而組織各式義警隊、社區巡守隊、媽媽導護隊……參與維護治安,防患於未然,並且經由社區治安會議,發現治安死角,在犯罪偵防專家協助下,評估風險,製定各社區特殊的防犯策略,在有效維護治安的肯定下,逐步建立社區生活共同體理念,這是全民拼治安的基本策略。至於社區健康,福利照護社區化,操作方式和社區治安大同小異。沒有社造的基礎,沒有空間營造與風險管理,要達到安全、健康,照顧的果效,談何容易;相反的,若社造產生不了安全、健康、照顧的成效,要感動居民自動自發,甚至出錢出力參與社造,維護空間環境,比登天還難。
 新港文教基金會1987年成立後,在解決社區發展難題的需要下,不斷從「本土化」、「社區化」、「學習化」逐漸走入「國際化」。這過程花費了十年以上時間,培力近300位經常參加的義工,八位專職秘書,有每二週定期開會討論決議、督導考核的義工幹部會議。當2002年面對加入WTO的農業衝擊時,才有能力繼續產業化的轉型。基本上,新港是累積了15年的社造經驗,才具備發展社區產業的人才,組織與環境。這並不意謂每個社區都要花費如此長的時間人力才可談產業。但是,新港經驗凸顯一項事實,要社區居民感受到營造成效,須經由人(包括理念、參與、培力、組織等),空間改造循序漸進,缺一不可。
作為社造十年反省再出發的六星計劃,雖然劃分社區改造的六大面向,其核心價值,發展動力仍在於社區居民願意走出家門,動手解決社區的發展難題。這股由下而上的自主力量,才是六星計劃成功與否的最大保障。\r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5-04-19 12:28:50 (1730 人氣)

  福爾摩莎
  美麗之島
  400年以前
  曾生養眾多原住民部落
  400年來
  曾經是
  荷蘭東印度公司 及
  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根據地\r
  也曾唱響
  唐山過台灣的悲壯史詩
  然後是
  日本殖民帝國的南侵基地
  以及
  國民黨反共大陸的跳板
  
   ※  ※ ※  ※  ※ ※ 
  
  歷經
  二二八、白色恐怖
  福爾摩莎-台灣 的子民
  終於清楚分別
  真正的祖國是
  2300萬台灣人民在
  腳踏的土地
  生活的社區
  辛苦地耕耘
  所共同締造的國家
  多年來
  從戒嚴 解嚴 到政黨輪替
  我們在社區生活共同體裡
  學習當家作主
  創立世界政治發展史上罕見的民主奇蹟
  
  ※  ※ ※ ※  ※ ※

  多年來
  中國未曾照顧台灣子民
  或替台灣向國際說句好話
  台灣人民也不曾繳稅給大陸
  我們嘗到的是
  口蹄疫 SARS流行 飛彈試射
  大陸沿岸不斷擴張的飛彈瞄準
  以及
  「誰理你!」的兇惡嘴臉
  
   ※  ※ ※ ※  ※ ※
  
  多年來
  台灣島的生活、文化、社會、法律、政治、經濟……
  早已和
  大陸截然不同
  我們的孩子完全看不懂簡體字

   ※  ※ ※ ※  ※ ※

  請胡主席聽聽台灣社區居民的心聲
  我們只是一步一腳印走出自己的路
  過去
  不斷努力協助大陸發展經濟
  擔心大陸的災難如同自己的災難
  多年來
  我們一直這樣走著
  未曾分裂 何來反分裂
  只期待
  胡主席尊重台灣2300萬人民的抉擇
  與共識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5-04-19 12:27:56 (1435 人氣)

  不當921重建會執行長已有二年多,回到新港恢復小鎮醫師的生活也過一年半,這段時間,經常以社區工作者的身份回到重建區,看到各個社區努力建立自己特色,居民找回自信與尊嚴,已成為全國各社區學習的典範。記憶中,震後初期的混雜,倒塌的房屋,斷裂的地層,永無止盡的哀嚎,幫不上忙的無力感,隨時餘震的恐懼……,變得遙遠且模糊,直到唸了「生命中的藍天教室」的小故事,突然又鮮活起來,內心激動無法制止。

 這本以雲門累積三十年對身體的經驗,由32多位專業舞蹈教師陪伴千餘位小朋友高興玩出來的故事,帶來的震撼是筆墨難以形容。特別這些小孩曾經歷一場生死別離,山崩地裂的大地震,熟悉的生活環境,親朋好友一夕之間全走了樣。當大人忙於重建,學校環境仍是吵雜危險的建築工地,在勉強擠出的教學空間,老師和學生一起「動一動、玩一玩」,這種以小朋友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從肢體互動中重新發現自己,找到歡樂,建立信心,它沒有偉大到可以「心理治療」,但透過愛心、尊重、理解,將成長小孩最珍貴的好奇、創意、想像、善良從震後的壓抑中釋放出來,小孩快樂成長,老師體驗到未曾預料的成就與自我肯定。

 「藍天教室」的經驗,對現代父母怕輸在起跑點,每天汲汲營營趕著送小孩上各式兒童才藝班,也是一種震憾!那種只滿足父母的虛榮心,不問小孩是否喜歡的教學設計,讓孩子只能在父母及老師設定的框架中成長,甚至扭曲。藍天的經驗,越過孩子駕駁能力較不足的文字或語言,回到兒童運動心理發展最早開始的肢體動作,在災後的混亂與燥動中,開啟另一扇學習的窗口,確實值得關心兒童教育的父母參考。

 百年難見的921大地震,是影響我這生最大的單一事件,包括因為921而有的一段不算圓滿的當官之旅。而今回想,災後參加李院長號召的921重建諮詢顧問團,提供社區重建的一些想法;促成新港文基金會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結盟,新港義工定期走入埔里,協助重建;新港國小陪伴草嶺國小,帶去些許新港小朋友的關懷;到行政院負責重建的政務委員與執行長;最後辭官返鄉。不管角色如何轉變,我的內心深處,隨時有一種莫明奇妙忽然間搖?起來的恐慌。或許,我也患了創後心理失調症。\r

 這恐慌其實是所有台灣島的住民曾有的經驗,因為地震的發生,台灣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任何可能。如何走出恐慌?克服或多或少殘餘心中的創後心理失調症,一直是921後五年來努力的方向。在「生命中的藍天教室」中讀到這麼多老師自身的感人故事,她們的淚,她們的蛻變與成長體驗,突然讓我釋懷!因為「真實面對」與「具體行動」正是減少恐慌的良方。當藍天老師課後擁抱受創的小孩子,在肢體接觸的剎那,傳遞信心,解除恐慌,孩子逐日走出地震陰霾,重建信心。這正是我每天要學習的功\課。

感謝雲門林懷民老師的決定,感謝雲門舞蹈教室老師的投入,感謝各界幫忙,讓921受創的小朋友可以因禍得福,讓我可以找到自我救贖的路。謹為序。


(1) 2 3 4 »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