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最新新聞區塊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10-27 08:00:00 (1643 人氣)

  你上一次走近河是什麼時候?和你記憶中的樣子有沒有不同?看到它不再清澈見底、充滿生機,你的心裡是否有一點感傷?
  河,對台灣大多數已開發的都會區而言,不是飲用水的來源,就是家庭污水、工業廢水的免費大污水管,也因此在許多年輕族群的生命經驗中,並不存在關於河的美麗記憶。\r
  於是疏離、缺少情感與記憶、缺乏資訊公開和民眾參與機制的(水資源)公共政策,還有每人每天上緊發條的忙碌,讓河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比實際上更遙遠。
  但是有一群人不甘心如此,而且這個群體正在不斷擴大、茁壯中。

淡水河守護聯盟成立
10月23日台北市社區大學「第一屆台北學學術研討會」的C場次「關懷家園、在地行動」圓桌會議中,「淡水河守護聯盟」宣布成立。淡水河守護聯盟希望打造一個互相鼓勵、諮詢、交流與守護河川相關經驗與資源的網絡,讓守護河川的知識和力量更加壯大。聯盟目前的屬性是以理念結合的夥伴關係,而非正式的剛性組織。大淡水河流域包括其支流大漢溪、基隆河和新店溪,淡水河守護聯盟下設研發組、秘書組、網路組、大漢溪河系組、新店溪河系組、基隆河河系組及淡水河河系組。
  當天簽署淡水河守護宣言的社區大學有:北投社大、文山社大、中正社大、萬華社大、士林社大、信義社大、松山社大、中山社大、南港社大、淡水社大、三重社大、新店崇光社大、永和社大、板橋社大。民間團體有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東華社區發展協會、苦勞網、北投文教基金會、時報文教基金會、綠色陣線等。
  在今年4月的社大全國研討會中,地主台南社大邀請多所社大一起展出「河流主題館」,跟大家分享經營河川議題的經驗。在「社大與環境運動」論壇中,與會者看了慘烈的環境污染現場都很有反應,熱烈地丟出自己的想法來跟大家互動,最後大家決議朝擬定河川守護計畫、建立社大河川小組等方向推動。
  今年6月初,台北縣市多所關心河川議題的社大,以及環保團體在全促會旁邊的咖啡店開了第一次籌備會,就組織任務、組織架構、行動策略、和環保團體的協力關係等議題進行討論。之後每月月初開一次會,加入討論的社大伙伴越來越多,應該如何操作的想法也越來越細緻。由於各社大經營河流議題的進度不一,有的已經走在前頭,有的剛剛要開始,各校的重點和切入方式也不盡相同,最後發展出「陪伴團體」的概念,希望引入有經驗的團體與師資,並透過社大學員與社團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過程,讓剛起步的社大可以走得順利些。時報文教基金會和聯盟擬定了一套在地培力的補助計畫,名為「淡水河守護聯盟社大社團培育計畫」,將選出10個社團,提供師資支援、經驗諮詢以及時報基金會提供二萬元經費補助。另外,時報願意免費提供各社大監測河域的華衛二號空照圖,方便社大循著空照圖來講故事。
圓桌會議現場
  時報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同時也是中國時報資深環境記者呂理德從同喝翡翠水為何北市北縣水價不一、自來水漏水率、污水下水道等問題切入,和大家共同探討水資源政策問題。
  文山社大的林淑英老師以精彩的簡報跟大家述說文山守護景美溪的故事。文山社大以文史生態解說以及舉辦活動(如彩繪景美溪)等方式,吸引大家來關注景美溪,並成功地邀請週邊學校一同加入培訓景美溪巡守志工、分段認養景美溪。淑英老師在簡報結尾以「俟河之清,將是一條漫長而堅定的努力歷程」跟大家共勉。\r
  從觀測、記錄核研所污染、陶廢土污染、畫出公館溝在城市下的水路到大漢溪生態之旅,板橋社大經營大漢溪議題已經有四年的時間。板橋社大張則周主任跟大家報告他們最近跟板新水廠互動的過程。剛開始板新水廠對於社大要去參觀一事態度保留,但經過社大實際拜訪與溝通之後,已同意開放大門讓社會大眾進去參觀。張主任說,水質檢驗合格不等於沒有毒。一杯水可以驗出幾十種的物質,但國家標準不可能全部囊括。所以,與其看最後的水質合不合標準,不如把重點放在保護水源上。民間和水廠應該是合作的關係,幫助水廠捍衛水源。
  北投社大楊志彬副主任代不克前來的台南社大黃煥彰老師跟大家分享台南社大的經驗。剛開始做水質監測時,也是很孤單的兩個人—黃老師和晁瑞光—默默在做,但重要的是兩位對這個工作都充滿了熱情,未曾放棄。去年環保署第一次辦世界水質監測日,他們藉由這個活動帶進了更多有興趣、願意關心河流的人。隨後慢慢發展出「影像模式」(隨時拍下被工業廢水染得五顏六色的河流照片),剛開始是把照片寄到縣市政府去要求處理,但發現公務機關反應很慢,於是開始與地方媒體合作,媒體一報導,公部門馬上開始取締,學員也從中獲得成就感,加強了他們參與的動機。楊志彬總結成功的秘訣在於「具渲染力的行動、適應在地特性的切入,以及網絡」。\r
  中正社大林金雄老師說「不管要發展何種組織,一定不能單打獨鬥」,簡潔但十分有力的點出了聯盟的精神。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陳建志表示,要達到永續有三個條件,分別是資訊公開、民眾參與和符合公平正義。他建議可以專題報導的方式和電子媒體合作。桂竹文史研究室召集人吳春和則希望文史工作的經驗可以立足於鄉土教育、和社大結合,一直傳承下去。
  呂理德指出,淡水河50%的污染來自家庭污水,政府有很多事該做,不是只是鼓勵志工去幫忙政府抓大污染源。更何況很多時候,民間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甚至冒著被打、被恐嚇的危險抓到一條偷排的暗管,政府也只是和普通情形一樣罰個六萬塊了事,這不是開玩笑嗎?!他認為社區監督團體和政府的關係應該是「既合作又監督」。
  今年第二屆「世界水質監測日」活動,許多學校但民間團體都踴躍參與,使用環保署提供的套裝包來檢測水質的PH值、溶氧、濁度和溫度。現在好幾所社大進行水質檢測也是使用這套工具。呂理德認為,環保署請民間一起來做的水質檢測可以再細緻一點,應該檢測溶氧、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氨氮等四個項目,以這四個指標加總來推算PRI(河流污染指數),掌握河川水質變化情況。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8-18 11:03:52 (1756 人氣)

供給關渡平原農作水源的八仙圳,近年隨著都市發展日益髒亂凋零,為重尋水圳魚蝦優游的昔日風采,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昨日發起「八仙圳整治會議」,期望藉由社區參與,讓八仙圳由居民眼中的臭水溝,蛻變為兼具打石文化的歷史意義與自然景觀的親水空間。
為推動關懷淡水河流域運動,包括時報文教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苦勞網、綠色陣線、台灣環境資訊網、北投文化基金會等團體,結合包括北投、文山、板橋、永和、萬華、士林、內湖、南港、淡水、基隆等流域內社區大學共同成立淡水河河系守護聯盟,藉由社大推動守護淡水河,聯盟預定十月正式成立。聯盟初步決定以八仙圳整治做為第一個關懷活動。

包括北投社大、七星農田水利會、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保護小組和八仙圳當地居民代表,昨日出席會議並實地會勘八仙圳道,凝聚再造生態水圳共識。
東華里里長蔡瑞崇表示,根據文獻記載,八仙圳是由天然水道修築而成的灌溉系統,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約有一百七十年歷史,不過地方耆老言傳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此圳,建圳歷史更可回溯至二百多年前,除了飲水灌溉,更兼具唭哩岸地區採石後運石和防洪功能。然而,蔡瑞崇指出,他十二年前搬到唭哩岸地區後,發現八仙圳不但早已失去原貌,多處圳道加蓋\更喪失防洪功能,每逢大雨圳岸周邊居民都籠罩淹水陰影,經過長時間協調,已取得圳岸周邊住戶同意,將依照土地產權釐清圳邊違建,跨出整治工程。
七星農田水利會會長陳益榮表示,目前水利會已將八仙圳規畫案發包,預計優先整治行經東華里周邊八百公尺的圳道,初步構想是採用生態工法去除水泥圳體,並利用圳岸空地植栽,塑造綠意盎然水岸,吸引銀髮族休憩、年輕情侶談情。
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保護小組執行秘書呂理德也指出,其實日本大阪、京都等古城都有水道流經,但當地不像台北為了交通等都市發展因素把水道加蓋,而是堅持讓水道露出,藉此發展成具備文化特色的觀光景點,值得八仙圳整治參考。
北投社大副主任楊志彬表示,八仙圳整治工程,硬體部分七星水利會已開始規畫,北投社大也會著手設計「願景工作坊」,藉由播放日本成功管理水圳的影片,或邀集地方耆老暢談八仙圳的兒時回憶,勾勒出具體目標,讓社區居民全力支持水圳治理。\r
原文網頁連結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8-18 11:03:13 (2160 人氣)

台北市北投八仙圳,是關渡平原主要灌溉水源,源於基隆河支流磺溪,由東北往西南經石牌、榮總、陽明大學、北投東華里和立農里,因止於北投八仙里一帶得名,全長約三千公尺。
八仙圳起點約於天母北路與石牌路交界的永和橋處,水道寬約一公尺,水質清澈,可見到磺溪特有的大小石塊,特別是攔水壩落差形成人工瀑布,景觀優美。

八仙圳是出天然水道,相傳在道光十年開闢,過去隨後改道沿石牌路地下,以水泥涵管方式引流,直到榮總側門才重見天日,不過八仙圳此段由於醫院廢水與鄰近家庭污水排入,水質明顯遭受影響。
八仙圳隨後由承德路下穿越,沿磺港溪抵達關渡平原,圳路此時也一分為二,一向西行至貴子坑溪,另一則向西流至基隆河,孕育出關渡平原豐富農作。


« 1 2 (3)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