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最新新聞區塊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09-30 11:19:00 (2175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於1978年阿瑪阿塔宣言 (Alma-Ata )中強調:健康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已,政府和人民共同負有健康責任。藉由落實基層保健醫療來促進民眾的健康,以達成全民健康的目標(Health for All),強調運用民眾全力參與的策略來共同創造一個持續性健康的環境。世界衛生組織於1986年加拿大渥太華舉行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研討會並發表渥太華憲章,世界衛生組織歐洲總部提出「健康城市」計畫。當時將健康促進定義為「促使人們增進其掌控和改善本身健康能力的過程」,並提出健康促進之行動綱領:
一、建立健康的公共政策。
二、創造支持性的環境。
三、強化社區行動。
四、發展個人技巧。
五、調整衛生服務的取向。

  其實際作為有賴社區居民自主行動及經營,以健康促進為職責、創造有利健康的環境及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方能達到健康的永續經營。健康促進的活動強調由兩方面著手:
1.個人需採取適當的行為,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工作中最根本且最重要的部分;
2.政府和民間機構需要積極制定政策、創造健康環境,提供適當的健康服務等,則預防工作才能做得徹底(柯任桂,2002)。

健康促進是目前公共衛生所要追求的一個理想,也是一種新的策略、新的工作方法。

  Hancock 及Duhlru將「健康城市」定義為:「持續地創造並增進城市之物理及社會環境,同時強化其社區資源,使人們能夠相互支持,實行其所有的生活功能,並達到最大的潛能」。強調健康決策過程的重新建構,並將權力轉移至地方層次,主要目的在於減少健康不平等,保護環境,加強社區行動,以及將健康意識置於都市政策之議程中。而更具體的描述理想的健康城市,應符合十一項品質如下:\r
一、 乾淨、安全、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二、 穩定且可持續的生態環境。
三、 強而有力且相互支持的社區。
四、 對影響生活和福利之決策具高度參與的社區。
五、 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
六、 市民能藉多元管道獲得不同的經驗和資源。
七、 多元化且具活力及創新的都市經濟活動。
八、 能保留歷史古蹟並尊重地方文化。
九、 是一個有特色的城市。
十、 提供市民有品質的衛生和醫療服務。
十一、 市民有良好的健康狀況。

  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與疾病型態的改變,社區居民對健康需求的層次亦不斷提高,健康促進已成為全民健康的主要策略。因此,行政院衛生署於1998年開始試行辦理社區健康營造計畫,1999年正式推動社區健康營造計畫,台北市也在2002年宣示為「健康城市元年」,利用社區發展的方式,來完成健康促進之行動(陳靜敏,2002)。至2004年全國已經成立256個社區健康營造中心,部落社區健康營造中心46個,總共302個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全台灣共369鄉鎮,幾乎快達一鄉鎮一健康營造中心的目標。同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社區健康營造輔導計畫」因應而生。

建立證照制度的目的及重要性
   在健康促進的過程中,需要專業者與一般民眾共同來檢視社區健康的因素,釐清社區的健康問題,並且一起解決社區健康上的問題。以目前投入社區健康營造人力的狀況而言,建立社區健康營造執行者專業證照制度為當務之急。專業證照制度之所以受到重視,完全在於專業化的發展;所謂「專業」是指需要接受高深教育及特殊訓練的專門職業(謝麗紅,1999)。李怡娟(1998)對社區健康營造專業者角色提出見解,除了本身有專業能力,若能將所有資源與需求互相串連,使得每個人在一支持性健康環境中,扮演著助人、自助及互助的角色,並藉著各個專業的合作,共同朝此目標前進,即能成功營造出健康大台灣。部份學者卻對促成健康推廣之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在美國,對健康促進的定義可分為兩學派,一派強調的是個人健康生活型態之實踐,另一派則以社區發展或更廣的環境改善為主(李蘭、陳富莉,1998)。

  國內的302個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各自擁有為數龐大的專業者及保健志工,參與推動社區健康促進,其健康促進專業素質值得長期培訓提昇,更重要的事,如何誘導其對於社區健康觀念、行為的自主性改變,營造社區健康的團體組織,是推廣健康促進策略之基礎工作。同時,培訓與專業證照的結合,提升社區健康營造執行者專業能力,有助於我國在提昇社區健康促進及疾病防治之知能、促進社區民眾之健康生活,因而成立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體系,提供高品質的社區健康促進服務、教育訓練及研究發展等等。
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的建立的重要性為:
一、 證明個人在社區健康營造執行者專業領域的認知與技能。
二、 教育社區居民採取有益健康的行動及生活方式。
三、 促進專業的發展。
四、 了解對專業認證自我肯定的價值。
五、 確認社區健康促進師專業認證的地位。
六、 強化專業訓練。
七、 建立繼續教育制度。
八、 提升社區健康專業認證的價值。

社區健康促進人員的角色
   社區健康促進人員(community health worker)必須真正了解所服務社區的特性及健康需求,且能夠取得當地民眾的信任,最有利的情況勢工作人員本身居住於所服務的社區中,或來自所服務的社區中,能夠積極參與當地的組織或社團,透過個人或社團的參與,結合社區中有效的資源來強化社區力量,共同解決社區內的健康問題(李怡娟,1998)。台灣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辦法目的在於建立高品質的實務制度,以確保技能和知識的與日精進以及提供專業實務。透過社區健康促進人員證照制度的建立、執行與維持以及透過科學性、倫理性、與藝術化的專業訓練和繼續教育的推廣,提升從事社區健康工作者實務的品質。社區健康營造人員專業認證設計理念為促進社區民眾之健康、推展社區之預防保健服務、創造社區健康環境、整合醫療資源與社會資源。社區健康促進人員負責推動營造健康社區、健康城市,其職責如下:
一、 鼓勵社區民眾參與社區健康營造。
二、 提昇社區民眾健康生活之能力。
三、 推展社區之預防保健服務。
四、 營造支持性健康環境。
五、 整合健康各項有關政府及民間資源。
六、 其他社區健康促進事宜。

李怡娟(1998)認為社區工作者功能和角色可以是:\r
一、 幫助者:實際提供服務給需要者。
二、 輔助者:促使民眾發揮個人潛能,更具自信心。
三、 支持者:能夠鼓勵、聆聽、陪伴、討論及提供指引。
四、 保護者:防止有人受到傷害,如隔離暴力者及情緒不穩定者。
五、 磋商者:替民眾爭取更多資源和服務。
六、 協調者:排解衝突及糾紛。
七、 資源整合者:策劃及發動社區民眾加入服務行列。
八、 社區聯絡者:藉由良好公眾形象及公共關係來尋求及擴充資助來源。
九、 倡導者:爭取合理的政策修訂或制定。
十、 社區教育或訓練者:提供相關訓練及知識。

台灣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辦法將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分為三個等級(第三條),其角色為:
一、 社區健康促進員:擔任社區健康促進的執行者、推動者、發現者。
二、 社區健康促進士:擔任社區健康促進的帶領者、企劃者、代言者。
三、 社區健康促進師:擔任社區健康促進的研發者、教育者、輔導者。

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辦法
  基於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台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社會改造協會、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等社區健康促進團體,積極推動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辦法,經過多次的協商籌備工作會議的討論修正,在2004年7月31日,第二次社區健康促進人員推動委員會議訂定「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辦法」,社區健康促進團體各推派一人參與推動委員,組成推動委員會,負責推動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暨認證事宜,並推舉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陳錦煌理事長擔任召集人。召集人對內綜理督導培訓暨認證事宜,兼任教育及審查委員會主任委員,並擔任推動委員會、教育及審查委員會主席,對外代表社區健康促進人員推動委員會。

   社區健康促進人員推動委員會以地域性及專業性專家為原則為考量,聘請各相關學術團體推派專家學者一人以及李蘭老師、黃松元老師、胡益進老師、鄭惠美老師、郭憲文老師、林麗鳳老師、陳靜敏老師、胡淑貞老師、李明憲老師、李怡娟老師、蔡秀娟老師、洪德仁老師等共計21人,擔任教育及審查委員,組成「社區健康促進人員教育及審查委員會」,功能為:\r
一、 審核社區健康促進人員認證。
二、 規劃社區健康促進培訓研習、繼續教育課程。
三、 研發社區健康促進機制,提出相關策略。
四、 認證推廣行銷事宜。
五、 其他社區健康促進事務。

社區健康促進人員資格及認證標準
  疫病的防治和健康的促進面臨的是多元的問題和議題,其資源網絡也是跨越官方、民間、專業、非專業領域,能做好跨領域的合作,就能奠定健康經營的基礎。過去的「危機處理」思考,仍存在太多由上而下的指令模式,是否足以適應今天的疫病防治,值得我們深刻省思。現在我們應當採取雙向溝通的「新合作治理」(new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強調公、私部門與社區、非營利組織、專業團體形構共同治理的網絡關係,結合鄉鎮公所、衛生所、醫療診所藥局、社區團體、志願服務團體等在地資源,建構「社區健康資源網絡」。透過緊密的互動和互信,建立起資訊流動、資源互補、機動分工、同舟共濟的平台。民間的社區組織如何與非營利專業組織 合作互動,產生更「有機」的關聯,增強社區和民間組織的動員力量,也是對抗疫情擴散的「後衛」。個人也應當體認到:對於公共風險的承載,不能夠被認為是「別人」、「他家」或「政府」的事,每一位公民都有他的權利和義務,共同學習來分攤風險,甚至於導向正向的健康生活促進的理想。

  我們必須藉由「多元化專業團隊」、「跨領域專業者」、「在地的生活者、參與者」的概念,建構完整的「社區健康促進人才網絡」:
一、 社區衛生專業者,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衛生教育相關人員、社工師、心理師、復健人員、營養師等,並且與醫院各個部門建立經常性聯繫管道。
二、 跨領域專業者,包括文化、生態、教育、產業、學校、社會福利等社區團體、志願服務團體等在地資源。
三、 社區空間專業者,包括建築、都計、景觀專業者。
四、 在地的生活者、參與者,熱心的居民、保健志工等,擁有在地生活者智慧。

因此,社區健康促進人員資格及認證標準為:
一、 社區健康促進員:完成各項社區健康促進研習課程(含理論及實務)達40小時以上,通過甄試,願意參與社區健康促進之志工。
二、 社區健康促進士:
1. 社區健康促進員積極參與社區健康促進之志願服務工作滿5年(至少300小時),並參加進階社區健康促進相關繼續教育或研習達40小時以上,通過甄試者。
2. 大學以上學歷資格,具有2年以上社區健康促進實務經驗,並完成進階社區健康促進研習課程達16小時以上,通過甄試者。
3. 地方行政人員具有社區健康營造相關資歷一年以上,並參加社區健康促進繼續教育16小時以上,通過甄試者。
三、 社區健康促進師:
1. 凡領有國家機關所發之「師」級證書者,並有社區健康促進實務工作5年,提出證明者。
2. 凡領有國家機關所發相關社區健康促進之「師」級證書者,並有社區健康促進實務工作2年,提出證明者。    
3. 具有社區健康促進學術領域之大學講師教職以上或衛生行政單位薦任職務2年以上,曾主持規劃、執行社區健康促進推廣活動、教育訓練及研究達3次以上,並有相關著作,提出證明者。
4. 推動社區健康促進績效卓越,且曾經擔任中央或地方政府社區健康促進諮詢顧問5年以上之專家,曾主持規劃、執行社區健康促進推廣活動、教育訓練及研究5次以上,並有相關著作,提出證明者。

培訓及繼續教育課程
  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繼續教育與換證結合,培訓、繼續教育課程設計分為初階及進階課程,以維護社區健康促進的專業服務水準。認證書之效期及換發規定為:
一、 社區健康促進人員證照資格之效期為5年,期滿應重新辦理換發。5年內需參與社區健康促進活動、研習和繼續教育達100小時,其中繼續教育課程至少60小時,得於期末交出第一作者成果報告2000字及成果照片5張,可抵繼續教育6小時,最多5篇為限。
二、 繼續教育課程累積未達100小時,應重新參加甄試及審查其證照資格。培訓、繼續教育的規劃設計及執行,是由社區健康促進人員教育及審查委員會負責。初步擬定初階課程規劃包含有:社區健康營造理論與基礎課程、社區空間營造的基本技能課程、社會工作課程等等;至於進階課程方面,主要設計為:社會工作、健康促進、實習課程等等。   

結論
   社區健康營造投入的人力狀況而言,政府及民間單位都有專業認證需求。社區健康營造專業人員,經過專業訓練及嚴格甄選通過考試,實地進入社區,評估社區特性及健康需求,結合社區資源,賦權於社區居民,共同解決社區健康問題,強化社區居民健康行為,輔導衛生局、衛生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營運及困難,建立社區健康營造監測與評價,方能呈現社區健康營造專業人員專業,進而達到健康社區、健康城市、健康台灣的理想,這有待我們共同的努力。

(原文刊載自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第三十期電子報(2004/09/03))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9-30 08:00:00 (2025 人氣)

紅火蟻入侵,引起民眾疑慮。台北市政府建設局提醒民眾,一旦被紅火蟻叮咬,只要依序記得「清洗、冰敷、不抓、就醫」等四項原則,就可將紅火蟻的傷害減到最低。

建設局引述昆蟲病理學的資料指出,紅火蟻的攻擊性遠比一般蟻類要強,毒液成分更是迥異,被叮咬者若屬過敏體質,毒液中的毒蛋白成分進入體內,有可能出現全身性搔癢、蕁麻疹、臉部燥紅腫漲、呼吸困難、胸痛、心跳加快等症狀,引發過敏性休克,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

習性兇猛的紅火蟻遇上獵物,會先以其顎部緊咬,再用身上螫針連續針刺七、八次,並將腹部毒囊的毒液大量注入獵物皮下,具有麻痺效果,即使獵物體型碩大,紅火蟻也會發揮蟻類「團結力量大」的特性,以數量優勢將獵物手到擒來。

人體被紅火蟻叮咬後,傷口會有灼熱感,約四小時後會出現白色膿包,多數人十天後即可然復原,但若將膿包抓破,就可能引發細菌感染。

建設局表示,民眾若遭火蟻叮咬,傷口要馬上用清水清洗並冰敷,其次要暫時忍耐癢痛,不可用手抓揉患部,以免弄破膿包引發感染,然後儘速就醫。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9-30 08:00:00 (1844 人氣)

臺灣舊紀錄中有3種火家蟻屬種類,獵食火蟻 (Solenopsis indagatrix) 與知本火蟻 ( S. tipuna ) 為兩種本土產的火蟻種類,但這兩種的體型小(< 2.2 公釐),族群個體有限,且無兵蟻亞階級,不具威脅性。另一種熱帶火蟻 ( S. geminata ) 為十多年前便已入侵台灣的外來火蟻,體型大小與紅入侵火蟻相似,也有兵蟻亞階級,雖也具明顯攻擊性,但族群數量相對於入侵紅火蟻則較少,威脅也較小,較不會引起過敏性傷害。
熱帶火蟻與入侵紅火蟻雖然在外部形態上極為相似,但仍可以藉由以下一些外部形態特徵可明顯區分:
入侵紅火蟻具有明顯頭楯中齒,熱帶火蟻則無此特徵。
入侵紅火蟻兵蟻亞階級,頭部比例較小,後頭部平順無凹陷;熱帶火蟻的兵蟻亞階 級,頭部比例較大,後頭明顯凹陷。
入侵紅火蟻兵蟻亞階級大顎內緣有明顯小齒,熱帶火蟻兵蟻大顎內緣無小齒。
入侵紅火蟻進入臺灣可能的途徑 入侵紅火蟻進入台灣可能的途徑
受蟻巢污染的種苗、植栽等含有土壤的走私園藝產品。
受蟻巢污染進口培養土 (如蛭石、泥炭土、珍珠石)。
貨櫃夾層或貨櫃底層夾帶含有蟻后的蟻巢。
入侵紅火蟻進入臺灣後的擴散途徑
主動擴散 (自然擴散):自然遷飛、洪水擴散。
被動擴散 (人為擴散):園藝植栽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廢土移動、堆肥、園藝農耕機具設備、空貨櫃污染、車輛污染等。

遭火蟻叮咬的基本症狀
當蟻巢受到外力干擾時,紅入侵火蟻會迅速的攻擊入侵者,工蟻會以大顎緊咬著皮膚,且利用其無倒鉤的螫針連續針刺 7至 8次,將毒囊中大量的毒液注入,毒液中有高濃度的毒性物質,立即會引發劇烈的灼熱感,此種灼熱與癢的感覺將持續 1小時以上, 4小時後在被螫處將會形成水泡狀,此白色膿泡將會持續許多天,大部分的人會在10天左右便可以復原,但通常會留下一些疤痕,若膿泡破掉,則常常容易引起細菌的二次性感染。對一些體質敏感的人則會因紅入侵火蟻的叮咬,產生過敏性的休克反應,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死亡。對於火蟻毒性過敏的反應常是臉部躁紅,一般性的蕁麻疹,臉部、眼睛與喉嚨腫脹,胸痛,呼吸停止,說話困難模糊,麻痺及心臟病發。
遭火蟻叮咬後的基本處理步驟
火蟻叮咬後的治療,可以先將被叮咬的部分進行冰敷的處理,並以肥皂與清水清洗被叮咬的患部。
一般可以使用含類固醇的外敷藥膏或是口服抗組織胺藥劑來緩解搔癢與腫脹的症狀,但儘量於醫生診斷指示下使用上述藥劑。
被叮咬後應儘量避免傷口的二次性感染,與一般水泡處理方式不同,需避免將膿泡弄破。
在被火蟻叮咬後有較特殊的生理反應須與醫生聯繫,並向醫生詳述是被火蟻所叮咬後的症狀。
部分人會對螞蟻叮咬有較劇烈的反應,如全身性搔癢、蕁麻疹、臉部躁紅腫脹、呼吸困難、胸痛、心跳加快等症狀時,必須儘快找專業皮膚科或過敏專科醫師就診。
若是本身便是患有過敏病史的人被火蟻叮咬,需緊急求助於過敏症的專科醫師。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9-29 18:34:00 (1633 人氣)

敬邀參加連署

行政院應積極落實
陳總統對國家永續發展的承諾
今年七月以來幾次的颱風和豪雨對台灣造成重創,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的損失,這些環境災難的頻繁發生,再次凸顯了台灣生態環境危機的嚴重性以及保護台灣生態環境的迫切性。

為了保護我們安身立命的根基,維護台灣的永續發展,環保團體在2004年總統大選前提出「國家環境政策」主張,其中對「落實國家永續發展政策」提出多項主張(附件一)。此份「國家環境政策」主張在2004年總統大選前及世界地球日,分別獲得陳水扁總統的書面及口頭公開承諾願意執行。

我們樂見陳水扁總統承諾願意執行環保團體對國家永續發展的主張,但遺憾的是,在520陳總統就職之後至今,行政院尚未就落實此項承諾提出具體的執行策略與措施。行政院設有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該會理應積極主動處理陳總統的承諾,可是我們看不到應有的作為。「永續發展」不該淪為口號,陳總統的「承諾」不應跳票,台灣的環境狀況也不容我們再等待。因此,我們在此對行政院提出以下建議,希望行政院能採納,以儘速落實陳總統對國家永續發展的承諾。

(一)、儘速召開國家永續發展會議,廣邀社會各界研討永續之產業、能源、資源利用及國土規劃等議題,並據此擬定國家發展政策,訂定永續發展的目標與策略。

(二)、提昇行政院永續會效能:加強民間參與機制;執行長一職應由政務委員擔任,不宜由部會首長兼任,以發揮永續會之跨部會整合機制;重大政策應經永續會討論再行提出,以確保政策有助於台灣的永續發展。

( )願意參與連署”行政院應積極落實陳總統對國家永續發展的承諾”


團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連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IA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起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立法院永續會、立法院永續會徐中雄會長、台灣生態學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保育協會、高雄市綠色協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藍色東港溪生育保育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協會、台東大學教師會、雲林野鳥學會、高雄自然讀書會、台南自然讀書會、雲林自然讀書會、關懷生命協會、綠色主張工作室、花蓮環境保護聯盟、洪雅書房、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東北角分會、北海岸分會、鹽寮反核自救會、花蓮縣環保工作促進會、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彰化環境保護聯盟、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籌備處、宜蘭環境保護聯盟、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 (邀請中)

聯絡單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傳真:02-23644293 06-3363841 電話 02-23636419 02-23648587  06-3363763

e-mail:tepu.org@msa.hinet.net teputnbr@ms13.hinet.net
website: www.tepu.org.tw

附件一

陳水扁總統承諾環保團體的永續環境政策與主張

一、經濟的可持續性

1.面對加入WTO以及全球化競爭,國內的生態環保標準,必要至少維持與先進國家同等。對於較特殊或脆弱的生態環境,更須考量更高的標準。

2.全面規劃推動「生態化工業園區」,朝向廢棄物零產出的目標。

3.推動事業及政府政策永續性評估。

4.推動「綠色科技」和「綠色消費」,朝向低耗能、低污染的生產和消費的目標。

5.每年公布「綠色國民所得帳」(Green GNP)以及「永續發展指標」

6.「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 列入國民教育課程,並推廣至大專院校通識課程和成人教育(社會和社區教育)。

二、能源利用

1.加強節約能源教育與宣導,鼓勵節約能源技術之研究與發展。由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和公立學校率先做起,積極落實節約能源措施,於2008年前節能10%以上。

2.2004年底前完成「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制定,提供優惠措施,積極推動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地熱等再生能源之發展。於2010年再生能源佔總發電容量比例達10%,佔總能源供應量比例達5%以上。

3.停建核四廠。(舉辦核四公投)

4.加強核一、核二和核三廠的安全管制,強化民間監督,每年舉辦無預警的區域性核子事故應變演習。

5.低放射強度核廢料及用過燃料棒貯存設施設置計畫應公開化、透明化,並應由社區居民參與決定。

三、水資源

1.水資源的開發應配合各地區的生態環境與人文社會,採取多元技術,分散設置。

2.地區污水的處理,應採取「分散多元」的方式。同時,污水的處理宜朝向採用自然生物處理的方法。處理過的污水應再利用。

3.公園綠地生態化,增加自然補充地下水源的管道。

4.恢復自然河川生態,拒絕任何假借生態之名而行工程之實的政策或施業。

5.全面檢討水資源開發政策,合理利用地下水,規劃地下水庫。審 慎評估平地水庫設置位址適當性。撤銷規劃中湖山水庫、吉洋人工湖、大甲溪八寶圳攔河堰等重大水資源案。將水庫建設列為最後選擇。

6.水價應充分反映環境與社會成本。

四、垃圾處理

1.調整「焚化為主」的政策,改採「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的政策,朝向建立「循環型社會」和「零廢棄」的目標;全面實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到」; 包括廚餘資源回收;建立『資源回收再利用』系統,鼓勵多元再利用技術,暢通再生產品銷售管道,促進物質循環利用,減少焚化和掩埋量。 於2008年,資源回收再利用率達50%以上。

2.設置「資源化工業園區」,停止於園區外單獨興建垃圾焚化爐。

3.推動區域垃圾於「資源化工業園區」聯合處理。

4.嚴禁未分類及可再利用的一般和事業廢棄物進入一般垃圾焚化爐。

五、生活機能與交通運輸

1.提昇各個地區的生活機能,降低跨區域的交通運輸需求量。

2.規劃生活圈區域內的交通運輸,朝向大眾化,以減少私人汽機車的擁有量。

3.都市規劃生態化,以行人步道及自行車專用道優先,建立安全的交通網路;增加綠地及行道樹,減少硬板地的舖設。

4.重新擬定蘇花高的替代方案。限制橫貫東西及穿越生態敏感地區之公路建設或復建,如921地震時嚴重受損之中橫谷關德基段之復建必須嚴加評估。

5.限制橫貫東西及穿越生態敏感地區之公路建設。

六、生態保育

1.按維護原住民權益的原則,設立「馬告國家公園」。

2.山坡地及其他生態敏感區使用者課徵保育捐,做為保育經費來源。

3.設立海洋保護區,積極復育珊瑚礁及其他海洋資源。

4.設立「八色鳥保護區」,積極保育。

5.善用台鹽土地,進行海岸濕地復育工作。

6.停止核發海岸地區開發許可,保留天然海岸線。

七、國土保安

1.全面保護原始林,檢討錯誤的造林政策。

2.制定保安林總量管制政策,防止保安林面積縮減。

3.嚴格限制河砂及陸砂開採,公共工程率先降低混凝土使用量。

4.土石流高危險地區全面遷村計畫。土石流整治工程須考慮地質及生態特性。

5.嚴格限制農業上山。

6.發展生態化有機農業,補貼小農,限制大面積、機械化耕作方式。

7.避免於河川地一窩蜂地興建親水公園或運動休憩園區,變相與河爭地。

8.凍結或減緩各種重大建設及開發,並全面加以檢討。

八、國際環保

1.積極參與國際環保事務。

2.禁止公害及有毒物質的輸出。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4-09-27 20:13:01 (1864 人氣)

近日有機會和醫界新血陳炳仁醫師、莊海華同學、林志錚同學一起討論搶救樂生聯盟,更深刻的感受到樂生療養院拆除的決策,令人痛心不已。

大家知道隨著捷運新莊線機場工程持續進行,現有建物即將拆除,國內的醫學生、史蹟、建築、社區營造學者和院民們,發起保存呼籲,日本癩病文化財學者的昭和女子大學武田昭子教授等,也表達高度的關切。雖然文建會對此議題的重視,要求地方古蹟保存的主管機關: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儘速召開古蹟審查會議,但是,文化局、施工的捷運局卻一再拖延指定古蹟審查,反而加速工程進行,樂生院即將毀於一旦,令人同聲嘆息,也多一份悲憤。

這樣牽涉到無數弱勢的院民生活、關懷古蹟保存的各界人士的公共議題,一直要到今年九月,文建會主動關心,到現場召開協調會,讓文化局、捷運局直接向大家說明,院民說:這是一、二十年,把樂生療養院規劃為捷運機場以來,第一次對直接影響權益的院民的公開說明會。這又讓大家要深刻地省思:這個在民主的國度中,我們操作的「民主程序」。

當代政治學大師道爾(Robert A. Dahl) 認為,民主的程序,應該要保證讓所有受決策影響的人,具有有效的機會來參與政治過程,且有平等的權利來選擇議題並控制議程;民主程序同時要求一種情境:必須讓所有參與者,根據充分資訊和良好理性,來對爭議的利益和必須管制的事務,發展出清晰的理解。哈柏馬斯(Habermas)認為,公民瞭解公共事務的機會,以及政治的意志形成,則有賴於公共討論。

但是,當代民主的瓶頸,政策決定與行政過程的高度專門化,使得公民無法利用必要的知識來形成自己的意見,造成政治的壟斷,使得具有行政知識者能夠支配不具專業知識的公民,一般公眾僅能在只具象徵作用的政治行為,例如,選舉投票,稍獲慰藉;或以街頭運動,表達內心的反對。

因此,近年來,國外發展了許多很細膩的直接民主方法,把公共利益的衝突之爭轉化為社區共同的學習過程,在尊重知性、共善價值的情境氛圍下,提升公共討論的品質,求取公共衝突議題的共識。台灣有了「選舉投票」的民主,距離這樣的理想民主,卻還有一段漫長的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r

我很佩服青年樂生聯盟的年輕伙伴們,喚起大家對於弱勢族群關懷、對於公共議題理性操作、對於不公平待遇的內省,成為當今的清流,也成為台灣邁進真正民主的里程碑。

此外,我認為保存樂生院具有多重的意義:
一、樂生院應有公共衛生歷史地位及待遇,讓文化資產與捷運能和平共存。
二、正視疾病隔離政策的正當性,以前的癩病、AIDS,去年的SARS,都因為人類的無知和恐慌,施政者以公眾安全為藉口,粗暴地將罹病的同胞隔離起來,造成罹病者遭受莫大的歧視和不安,事後再再地證明:適當的醫療,加上自主健康管理,大多足以保障一般公眾,讓我們必須正視、反省疾病隔離政策的正當性。
三、日本多摩全生園採「人權森林」概念全區保存,以讓後世能身歷其境感受過去時代對癩病患者不合理的強制隔離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發生。讓後人有機會省思、學習健康平等權,這不正是世界衛生組織一再強調的「Health for All」的實踐嗎?

當然,樂生院的保存讓我們也要付出代價,像工程的變更,多支出工程費用16億元;延長工期,讓交通擁塞不便,民眾交通的痛苦指數延長;但是,作為一個文明的國家,民眾和政府必須省思文化與經濟、主觀與尊重、歧視與平等,當中的衝擊和對立,可否經由對話和討論,尋求諒解與同理,這個廣大的公共空間可以促進在地社區參與的面向切入,關係到下新莊地區區域發展的各種創意的可能性。

花蓮慈濟醫院建院期間,樂生院院民把一輩子辛苦、微薄的手工收入,可說是終老的老本,無私地捐獻出來,濟貧施醫,證嚴法師尊稱為「樂生菩薩」。現年82歲的金義楨伯伯,超過半世紀的悲慘歲月,不但沒有擊垮他,在宗教的薰陶下,反而讓他多一分慈悲喜捨,成為台灣捐款濟助中國痲瘋病患的第一人,他說:「痲瘋不是原罪,生病也不是宿命。我們雖然有病,卻努力活出人生的價值,我們只希望被社會了解與認同。」

現在樂生面臨關鍵的危機,11月底樂生新院區完工後,替代方案的可行空間,將越來越小,搶救這個公共衛生古蹟的黃金時間,將斷送在繁複的行政流程以及政府的相互卸責之中。樂生也面臨關鍵的轉機,藉由年長的院民和年輕的醫學生的攜手、專業和非專業的對話,讓我們心靈感動,看到了希望,樂生也見證台灣成為文明國度、民主社會與公民平等權的歷程。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參與,支持樂生聯盟對行政院提出三項呼籲:一、督促台北縣政府完成指定古蹟程序,莫再互踢皮球;二、行政院協調捷運暫緩施工,避免史蹟定位未明前造成永久破壞;三、由行政院協調研擬替代方案,盡速找出原地保存下工程方與文化資產雙贏之解套模式。

青年樂生聯盟準備彙編各界關懷樂生的文字及圖像,成為專輯,留下珍貴的紀錄,也作為未來繼續推動保存工作的說明文案,我衷心邀請大家小額捐輸贊助,一起陪樂生走向未來,見證公義與平等。


« 1 ...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 351 »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