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陳錦煌醫師專欄 : 社區醫師(文:陳錦煌/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國時報 930819)
發表由 ptcfadmin 於 2004-08-19 12:27:30 (1879 人氣)

去年SARS流行,人心惶惶之際,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結合醫師、藥師、公共衛生、精神醫學、社區大學……等團體,組成「社區防疫行動聯盟」,號召於基層服務和防疫有關的專業人士,協助政府推動社區防疫工作。當時看到了一項事實:曾經撲滅天花、瘧疾、小兒痲痺,締造台灣公共衛生奇蹟的鄉鎮衛生所,竟然轉變成醫療服務為主,公衛預防為輔,也難怪,一九九八年以來,腸病毒、登革熱、肺結核、SARS……屢屢成為報紙頭條,百姓揮之不去的夢魘。
 近一、二十年來,疾病發生的型態亦有根本改變,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前幾名,生活型態成為影響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五○%),遠大於生物特性(二○%)、生活環境(二○%)及醫療照顧(一○%),為此,聯合國衛生組織於一九八六年提出「健康促進」的理念,強調社區參與,創造支持性的健康環境,與健康的公共政策,來改變環境、影響個人行為。衛生署於一九九八年開始推動「社區健康營造」,以「健康促進」為核心,鼓勵個人參與。用這個角度來檢討鄉鎮衛生所的角色,短期間內確實難以突破,因此,於社區服務的第一線開業醫師,假使能站出來,不僅以「家庭醫師」的專業服務病人,更能以「社區醫師」的角色,關心社區整體的健康,對目前衛生所功能不足之處,將有立即效果。
 我的「社區醫師」理念,是一九八七年無法治癒「大家樂症候群」患者的痛苦經驗中體會出來,那是我回新港開業的第七年,中南部流行大家樂,許多鄉親因簽賭大家樂患得患失而頭痛、失眠、焦慮、胃口變差,甚至幻聽、幻覺……,我只能症狀治療,對於症狀背後的心理及社會因素,是我這種初出校門,年輕開業醫師所無法全盤掌握的,這挫敗促使我走出診所,走入社區,和新港鄉親共同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
 由於我無法根治大家樂症候群,讓我不再以高高在上專業醫師的身分來責備病患,反而設身處地以患者角度思考一再簽賭的心理因素,並經由基金會追尋祖先唐山過台灣的艱辛歷程,了解台灣社會的特質,發現「瘋狂大家樂」的社會心理背景,其實是累積數百年移民社會的空虛與不安:不安於土地(怕又要移民),不相信別人(生存威脅),不認同國家(四百年換了六面國旗),進而藉助基金會活動,找到患者可以參與,可以寄託的方向。基金會工作讓我學習到跨越診所,和社區不同行業者一起工作的方法,也累積一些關係,讓新港面對一九九八年腸病毒流行威脅時,有方法解決。
 這些年來,醫師的社會地位每況愈下,醫病關係日益緊張,和日據時代、光復初期醫師受到的尊重及社會影響力相較,有天壤之別,「社區醫師」正是重建醫病關係,恢復社會影響力的具體作法。「社區醫師」在專業上是社區健康議題的發現者、指導者與推動者;生活上是社區健康議題的共同維護者、支持者與實行者,社區醫師必須兼顧專業與生活,不能只有專業投入,缺乏生活實踐;更不能只享受生活,忽略健康危害。
 近幾年來,愈來愈多第一線醫師以「社區醫師」的理念擴大服務範圍,如北投洪德仁醫師的社區營造,花蓮陳麗雲醫師的兒童讀書會,草屯鎮李為國醫師的文化產業,萬華石賢彥醫師的社區守護,馬祖楊綏生醫師的藝文推廣… …,他們傑出的表現,普獲社區認同,也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近來和這些醫師朋友共同發起的「台灣社區醫師協會」,正歡迎您。

列印模式 轉寄給朋友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