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最新消息 : 社區、國小共創清江生態池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8-07-18 09:20:46 (1629 人氣)

社區、國小共創清江生態池
【記者林佩儀/台北報導】

一踏入台北市北投區清江國小,校園前庭綠意盎然的景象令人眼睛一亮:四座大小各不同的生態池彼此利用循環流動,池邊茂密的水生植物,和坐落庭中的老榕樹,飛舞的蝴蝶、蜻蜓勾勒出綠色校園的美景。這裡,是師生的天然教學場所、親子最佳的親水空間,更是所有居民共享的生態樂園。
二OO六年盛夏,在荒野保護學會陳德鴻帶領下,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的義工媽媽們動員學校師生、家長會,一同打造全台北校園最大的生態池。由於社區的熱心投入,讓學校水系空間大改造。

清江國小位於丹鳳山山腳下與磺港溪間的平坦地帶,延磺港溪上溯可至奇岩社區重要的水資源:中崙仔溝的上游。中崙仔溝發源於丹鳳山,為貫穿奇岩社區最重要的水系空間。為了維持中崙仔溝水系的完整性,將水資源導引入校園中,利用國小前庭荒廢空間建立生態池,完成校園綠化和對孩童的永續環境教育。

生態池前身為清江國小的前庭花園,雖美其名是「花園」,但其實地表多為硬舖面的水泥地,土壤硬化導致植物生長困難,屹立在此的大榕樹也導致蚊蟲孳生,蚊子多到鄰近的教室都得掛上厚重窗簾。在經過移除蔣公銅像等荒廢空間的規劃後,選擇採用木架構的架高平台與碎石舖面改造,建立四座大小各不同的生態池。在導入中崙仔溝的天然水源後,源源不絕的活水注入,讓四個生態池彼此循環利用,生態自然生生不息。

生態池仿造天然溼地的概念,讓都市小孩親近大自然不再只是夢想。池內依不同水深來栽植原生的濕生、挺水、沈水及浮葉等植物,如大安蓑衣、台灣水蕹、黃花藺、香蒲、水蕨、澤瀉、田字草;池邊則栽種親水的原生地被、灌木及喬木,讓池水與植物、枯枝落葉有最多的接觸面,在清江國小可以看到姑婆芋、佛手柑、翅果鐵刀木和香檬樹…等,種類多到數不完,在各株植物上,老師細心的為他們別上「名牌」,讓學生在觀察生態池時可以一邊學習。負責生態池經營規劃的衛生組組長林淑惠說,「計畫今年暑假為這些植物來個大清查,因為還有很多新的品種是連校方都沒有發現的。」

生態池完成後,裡頭除了有人工栽種的原生種植物組成的「原住民」外,各種鳥類、蝴蝶、蜻蜓、蝌蚪、水蛭、小雨蛙、蛇類都是這邊的「新住民」。林淑惠表示曾發現灰鶺鴒、黑冠麻鷺到生態池做客,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可見生態營造的重要性。」高美華也說到,水池帶來新生命,同時創造生態食物鏈,例如蜻蜓來訪後會在水池產卵,初長成的幼蟲水蠆,會以捕捉孑孓為食,而蚊子進而減少。

目前負責照顧生態池的是清江國小六年一班的學生,打掃時間一到,魏品元和其他小朋友蹲在水池旁的石頭上,負責打撈水中的水綿。魏品元說:「水綿會危害生態,所以要趕快撈掉。」原來水綿是一種會在水中快速蔓延的藻類,若沒有適時清除,會造成其他水生植物無法有效行光合作用。水池另外一頭串起騷動的聲音,原來是田羿軒抓到蝌蚪,幾個男生蹲在池邊觀看,驚嘆聲此起彼落,一會兒將牠們放生。田羿軒說,生態池比原本的花園好太多,因為可以「看小動物」。

親水空間的建立和永續環境的教育理念,是清江國小生態池發展重要性所在。林淑惠說:「生態教育就是生命教育,若能讓學校的場域變成環境教育的場地,小朋友從小學習,藉由觀察自然萬物的變化和養成,自然培養知福惜福的心。」透過奇岩社區和學校雙方面的努力,生態池已孕育出意想不到的生態效益。

列印模式 轉寄給朋友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