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北投社大消息 : 恭賀北投社區大學榮獲社區與社會參與認證
發表由 hungtj 於 2007-09-01 18:38:26 (1300 人氣)

恭賀北投社區大學榮獲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社區與社會參與認證



委員評量報告書

受評學校: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
認證成績:通過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認證委員會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二月十三日
壹、基本能力
指標一、目標與承諾
指標二、人力與財務
指標三、運作與管理

優點與特色
1. 自我定位為社區公共財,目標明顯清楚,聚焦北投地區,地方關懷著墨清晰可見,透過多年的經營,形成深具活力的地方平台。
2. 於實務操作上,亦結合當地社團社區共同研討發展方向,籌劃可行操作計畫,落實於共同執行的過程中,發揮作中學的精神,逐步培養地方特色與地方認同。
3. 北投文化基金會與北投社大相互搭配之組織共同體無論是在經費資源、在地人脈經營連結方面都發揮了整合性成效。其中,北投文化基金會扮演了類似北投地區社區營造中心的功能,負責推動社區培力、輔導、串連、動員之動力火車頭之帶動角色,也幫在地各社區團體導入各類社區營造的外部資源。而北投社區大學扮演社區知識傳承的學習基地;及負責連結社大體系資源(師資、學員、教育資源)。社大(基金會)與其說是一所社區大學,倒不如說是北投在社造團體連結及整合平台,做為意見討論、資訊流通、資源轉介、觀念轉化的教育中心。
4. 社區大學主任及主要工作團隊對於社區公共事務投入深入,並配有投入社區營造的專職工作人員,持續推動社區營造計畫。
5. 大部份工作團隊行政人員都有三年以上資歷,流動性不算高,團隊穩定性尚佳,大型活動工作人員共同投入,具有team-works合作的工作模式。
6. 校方鼓勵工作人員在社大開課,並給予相對較豐富的講師鐘點費做為工作人員的福利;讓工作人員藉授課深入了解學員及講師的情境,並做為自我學習成長的突破機會。此制度是一項極佳的嘗試。
7. 社大所舉辦的社區營造活動有完善的規劃、執行與檢討程序,社區課程與社會參與相關業務的辦法清晰明確。
8. 整理有「校務行政全面品質管理手冊」,做為行政運作的依循,是不錯的作法。
9. 和所在新民國中的互動良好,能在有限的校舍條件下發揮充分的空間利用。上下學的接駁車服務,很是貼心。

建議事項
1. 社區發展相關經費比例從94、95年財務分析表上看到只佔全年支出項目4%,其計算方式與含括之項目須再仔細分析、評估,以便更全面的理解學校在推動「社區與社會參與」上所投入的經費。另財務表中關於95年度經費收入數字統計恐有誤,須再檢核。
2. 基金會與學校之間能充分交流相關資源與網絡,實屬難得。但社區大學終究為一常態性成人學習場域,應儘可能超脫被視為基金會大型專案之存在認知。但反觀目前社區大學乃由法人團體向縣市政府每一~三年一次爭取續辦之客觀事實,如何在變動的環境中,進行「永續」之耕耘,實為所有社大辦學者最大的挑戰。
3. 社大經營決策權還是多集中在三位核心幹部(主任∼主秘),可試著下放更
 多的權力讓其他行政事務人員參與組織性決策。


貳、課程與社區暨社會之結合(任選五個指標)
指標一、社區組織與發展
指標三、生態與環保
指標四、文化與歷史
指標六、人群服務
指標八、自訂指標—藝術與美學

優點與特色
1. 課程規劃重點明確「社區營造」、「溫泉文化」、「藝術人文」、「生態自然」、「健康醫學」、等五大主軸均衡發展,且各項主題適切對應北投在地特色與資源。
2. 透過專案計畫,引領課程執行,結合社區人力,成立「北投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聯誼會」、「淡水河守護網」、「台北北區社區醫療群」,落實理念於實務操作之中,逐步培養社區居民,朝公社會的願景前進。
3. 深耕地方歷史文化,嘗試開發社區文化產業,秉持公共性格,將地方特色文化產業化的潛在利益遍及地方相關業界,具體體現公共參與及關懷社區的精神。
4. 在生態/文史/綠色產業/農園等課程與社區結合上,皆頗為用心,努力有成。
5. 藝術與美學的融入式課程強調進入社區取材,推展成果頗具社區特色。譬如該校嘗試著將美學教育與「河川守護」的環境議題扣連,讓修習藝術課程的學員也能透過對河川描摹繪寫的觀察過程,親近及感受河川。而每月於各社區舉行的音樂會,能活潑地結合社區與社大生活藝能課程,是極佳的安排。經由課程與班級的經營,屢屢舉辦社區音樂會、藝術展,豐富社區文化活動,提升社區人文素養。
6. 社大所舉辦的社區營造活動宣傳活動十分用心,多能讓社大學員接收到相關訊息。

建議事項
1. 社大學術性課程開課情況較不理想,特別是「社會科學」類課程,已瀕臨完全倒課的危機。建議社大可以從社區營造的活動開始凝聚人氣,再透過組織社團的方式,讓社區居民可以在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中,相互集結,並從中發覺自己缺乏某些社會科學知能(包括人際溝通、問題解決、社區調查、企畫書的撰寫等等),進而使社會科學的課程逐漸受到重視。
2. 建議社大可以配置專業人員,輔導社區居民從參與社區營造活動中,自組社團,進而發覺所缺乏的知識,而向社大提出開課建議。換言之,社大可以思考如何「由下而上」,從實作過程中引導社區居民逐漸發覺社會科學知識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3. 知識的獲取和參與的行動是社大學習的一體兩面。社區大學的課程需不斷面對行動實踐的挑戰。建議可進一步觀察:學員由課程學習而社區參與/社會行動的延續、累積。
4. 課程與在地特色/文化結合的模式趨於單一化,建議可持續進行更多可能性嘗試。
5. 本社大(基金會)所參與的公共議題類別甚多甚廣,但部份議題並未能集中心力做長期經營及關注,而導致議題經營有流於焦點分散、持續性及深化程度不足之憾。某些議題的關注不免失之隨著公部門重點政策、民間論述顯學的社造計劃、及流行而易爭取的社會資源而遊走的限制(例如:河川巡守隊、北投社區防疫計劃、全民督工全民督公計劃、稅制改革工作坊、社區營造條例的試辦…)。相對的,社大也被這些專案所牽引,而呈現出隨著外部資源及計劃而走、涉獵廣卻不精通的經營限制,且消耗不少人力資源從事上述計劃。建議社大(基金會)應釐清組織核心目標及主軸,專注在所設定之議題,投注更多人力物力資源、進行持之以恆的深耕經營、才能收到長期累積的豐碩成果。


參、社區暨社會公共事務參與
指標一、社區活動參與
指標二、社區回饋服務
指標三、社區公共事務參與
指標四、社會公共議題參與
指標五、與公益組織之結合

優點與特色

1. 社大的社區營造方案確實關切到在地生態環境相關議題,目標明確,逐步推展,有條不紊。具體成果諸如「台北文化生態旅遊研究」、「溫泉步道規劃」、「北投溫泉創意精品計畫」、「社區防疫網協力」、「全民督工全民督公計畫」、「健康服務關懷計畫」、「公民會議」展現NPO組織的社會關懷以及實際參與社區事務、社會議題的動能。
2. 社大公共論壇的辦理頗具特色,引進公民會議模式,擇定地方關心議題,帶領社區民共同探討溫泉博物館走向、北投老街、稅制改革等議題。另外採用工作坊形式,聯結地方公益組織及居民,投入實務操作,提出主張、發揮民間力量。
3. 由於基金會負責人具醫療專業背景,致使社大(基金會)之社福醫療資源聯結網絡成為一條極具特色的社造主軸。整合北投周邊各醫療單位資源(北投醫院、榮總、關渡醫院、振興醫院),推動社區醫生計劃,組織「台北北區社區醫療群」,參與社區防疫網、舉辦社區醫師說明會、健康檢查、規劃健康促進及疾病防治課程,辦理防、保健及身心靈健康講座。
4. 「北投健康服務關懷合作計劃(老人送餐與關懷訪視)」連結及整合了社福、醫療、社區、及宗教資源,持續在北投七個社區進行聯合送餐及社區健康調查服務。此計劃整合的資源及團體包括榮總、關渡、振興醫院的社區醫療群醫師,以及「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宗教經費資源的投入、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中高齡失業勞工及社大學員…)。此方案計劃的跨界整合性經驗值得做為其他社大推動社會議題合作結盟的參考。
5. 社大許多藝文表演活動,與社區在地生活結合頻繁。

建議事項
1. 報告中較欠缺對公共性社團與自組性社團的發展說明。而學員參與社團,在某個面向上可作為學員參與公共事務或社區議題的指標,建議學校可以有計畫地投入更多人力,進行社團發展的規劃和核心志工的培力。
2. 社大所從事的社區營造活動比較偏重文化藝術類,對於弱勢族群的照顧也集中在高齡人口,建議社大可以透過學術性課程和社團課程的延續性,引導社大學員在學習相關課程後,可以藉由相互集結,自發性地進入社區,關心其他弱勢族群(包括單親家庭、新移民、青少年等等)。
3. 社大學員實際參與弱勢族群關懷的比例較低,建議可以多花些心力在引導不同課程(包括生活藝能或學術性課程)的社大學員,透過自組服務性社團的方式,共同投入各類弱勢族群的關懷服務。
4. 位居新民國中的北投社大的修課學員,與北投文化基金會在大北投地區因眾多社區公共事務所連結社區團體幹部似乎存有隔閡,未能讓這兩群體因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而搭起人力相互流通的連結橋樑。日後,可試著將山下社區整合的議題,有意識地拉到新民國中的社大執行,或創造北投地區性的議題讓山上的學員也能有機會被捲入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才可試著縮小山上/山下兩群不同學員未能互通的尷尬。
5. 建議可仿類似基隆社大「社大週」的操作模式,用每年所設定的呈現主題搭建起學員互動的橋樑。
6. 社區組織與發展的部分宜再多予強化,建議可多與一些在此領域發展較成熟的社區大學觀摩/交流。


肆、社區大學與社區之互動關係
指標一、視社區為辦學資源
指標二、視社區為工作夥伴
指標三、為社區創造公共資源

優點與特色
1. 北投社大強調「被社區所用」的存在價值。能扮演資源交流整合的平台,有效進行跨領域與跨社團的策略聯盟。
2. 以北投文化基金會為首,結合北投社區大學、在地NPO團體、社區組織、醫療機構、教育團體、民間企業,形成資源網絡,因應社區整體發展需求,靈活運用,並將執行成效累積,形成次一輪運動的基礎,逐步創造更多公共資源。
3. 社大(基金會)成立及長期經營「北投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聯誼會」是為極具創意的整合性經營,利用近似社造家族及陪伴社區的組織運作方式,跳脫傳統社區組織單打獨鬥的限制,建立社區團體間互助合作的連結網絡。一方面以聯盟為平台,共同爭取公/私部門的社造資源及專案計劃,相互分享,做為與地社區團體合作基礎。並藉由開設企劃/關懷/資源調查/…等數個工作坊,帶動社區團體的學習成長。


建議事項
1. 對於「社會福利」及「文教類」非營利組織的結合較弱,既然社大有心發展高齡者長期照顧及藝文類活動,建議不妨可以在仔細尋覓社區內相關團體,共同舉辦相關社區活動。
2. 建議為來可以再花些心力引導社大學員共同參與社區大學與社區互動相關活動的規劃,讓社區居民及社大學員不僅只是一個「參加者」,還可以有更多實質的意見表達機會。
3. 回應社區/社會需求→展開參與行動→持續深化/學習→組織共學的行動團體/社團→回應社區/社會需求…,應是一不斷迴旋向上的軌跡;北投社大在「回應社區需求」及「展開參與行動」等面向上已有不錯的展現,建議可透過相關課程的開設與社團的組織培力,協助參與者持續深化,因為人才是社區最大的資產。
4. 建議「北投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聯誼會」工作坊的社區草根實踐力量也能帶到位於新民國中的社大校園,以更多第一線的社造做為實務的議題,感染校園內修習各類社大課程的社大學員,激發這些校內學員更多的公共事務參與熱忱。

列印模式 轉寄給朋友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