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總指標
年度工作
專案推動
北投文化基金會出版品
歷年專案活動網站
夥伴網站

主選單專案計畫社區結盟營造福祉健康網絡北投社區健康關懷站

第 6 頁,共 18 頁  第一頁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末頁

北投社區健康關懷站:「社區福利、關懷照護」文章好讀
發表日期 2005-10-12 18:22:28      內容索引  請登入會員才可留言

解決人口老化 當前首務(2005.10.11/中國時報/康日昇)

前言:人口老化的問題,不只是人口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更是社會倫理問題。對社會有貢獻的老人需要照顧,問題是由誰來照顧?怎麼照顧?人口老化的程度,台灣僅次於日本,居亞洲第二位。今天再不重視這個問題,未來這個問題就更難處理。
全國各縣市中,台南縣率先以村里關懷中心和行動醫院(全民健檢)的模式,試圖在「後老人年金時代」,為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找出路。

究竟其成效如何?未來展望如何?值得持續深入探討與監督。

不僅活得老 更要活得健康、快樂
主持人黃肇松:今年十月十一日是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也是敬老節,在此向所有曾經為這個社會打拚過的資深公民致敬。
去年首度到台南縣來舉辦怎麼樣打造老有所安、老有所用的大同社會座談會,引起社會各界關切,如今一年過去了,我也老了一歲,更接近資深公民的年紀,也更能體會人口老化問題不只是地方性問題,而是全國性問題,也是世界性問題,我們管不了別的國家,但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資深公民,比去年又增加了不少,今年已達二百廿萬人,未來十年內會增加到四百五十萬人,屆時老人人口比例佔台灣人口的百分之廿,等於每五人就有一位資深公民,到西元二○一七年台灣老人人口與十五歲以下的幼年人口,開始形成交會點,接著老人人口上揚,十五歲以下人口數開始下降,代表我們能照顧老人的年輕人,與需要被照顧的老人比例差距越來越大。

我不認為台灣有老人問題,而是人口老化問題需要我們來重視,現代醫療進步,人們活得越來越長壽,日本準備將退休年齡由六十五歲改為七十歲,資深公民還有生產力,但一般老人確需照顧,包括:一、如何讓老人活得老,更要活得健康、快樂;二、如何提高老人的社會生活品質;三、如何保障老人經濟安全。

有鑒於此,去年我們以台南縣的經驗舉辦「後老人年金時代」座談會,探討怎麼樣把老人照顧社區化,又怎樣把老人照顧服務到家,就是所謂的行動醫院全民健檢這樣的概念,為整個台灣人口老化問題提供一個解決方向,但還有很多可以加強的空間,俾在既有基礎上做得更好,更能成為全國解決後老人年金時代老人照顧問題的一個思考方向,所以我們再次到台南縣舉辦這場研討會。
今天研討會分三個主題,第一主題是台灣老人問題與對策之探討,第二主題是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模式之檢討,第三主題是台南縣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服務模式之檢討。


主題一 台灣老人問題與對策之探討 村里關懷中心 溫馨滿懷

引言人台南縣長蘇煥智:剛剛黃總經理一再提到沒有老人問題,為什麼沒有老人問題,這個我有研究,因為六十五歲老人他心裡想只有四十五歲,五十五歲老人心裡想只有三十五歲,所以沒有老人問題,只有心理問題,有生理老化問題。我們比較客觀是用年齡來看後老人年金時代社區照顧跟老人課題,我在台灣算是最有經驗的,十五年前我在參選立委時,提到六十五歲老人年金議題,延燒整個台灣社會,但後老人年金時代一個月僅三、四千元,無法面對身體不好,開始生理衰敗時候照顧問題,獨居老人問題,是再多錢都無法逃避的問題。
台灣老人照顧問題面臨很大課題,榮民有榮民之家,會整合健康的老人與癱瘓的老人,都住在榮民之家,除榮民之家外沒有照顧制度。現在有養護中心,是這十餘年台灣才開始流行,收留殘廢癱瘓完全沒自理能力的人,後來慢慢正名為養護中心,尋求合法化,如同雨後春筍般,對大多數人來說,要去養護中心感覺去就是等死,在健康老人與到養護中心中間自己有能力照顧的老人,台南縣有一個悠然山莊做得很好,設備很好,但經營得很辛苦,在整個照護體系沒人要管。

我在擔任立委時,認為台灣的自然村就是最好的老人庇護場所,大家都是認識的左鄰右舍親族,數十年數十代經驗,若能由健康的老人照顧不健康的老人,就是很好的互助式照護體系,在老人年金有成果後,我在想怎樣結合台灣自然村能變成照顧體系的一環,這個想法是村里關懷中心最先開始的構想,但需要有行政權才能實施,後來我接任縣長後開始推動村里關懷中心。
在開始推動村里關懷中心時,有很多人聽不懂什麼是村里關懷中心,剛開始推動五十個村里關懷中心據點相當不簡單,有一些很有心的人開始推動,包括石仔瀨及嘉福里關懷中心,開始有五十點做先鋒推動,慢慢產生示範效果,到去年舉辦座談會時有一百九十八個據點,到今年有二百五十二個據點。
今年我曾到各村里關懷中心繞過一遍,他們現在談村里關懷中心比我還清楚,他們會覺得整個社區村落有溫暖有愛心有照顧的認同,可歸納從開始縣府以開辦費十萬元誘導,現在有很多社區積極參與是很大的進步,現在村里關懷中心水平提高很多,很多老人及志工參與。

去年舉辦座談會後,把這個觀念傳遞出去,後來行政院推動六星計畫,基本上是以此為藍本,包括開辦費十萬元,每個月一萬元活動費也是以此為藍本,中央開始重視,要感謝謝院長將這個政策當做全國性推動,也要感謝游秘書長,他們兩人來訪視是有代表性的,包括陳菊擔任勞委會主委時也曾來看過,很多人批評多元就業方案,但用在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照顧老人,使用方式最具有當初理念,將中高齡失業人口用來做社區照護是最佳的示範,是很不錯的經驗。

上次座談會陳錦煌理事長有提到村里關懷中心不是只有照顧問題,社區要發展產業,後來我們就把社區產業及社區營造部分整個放進來,村里關懷中心在新大同社會營造計畫內,在三年前提出是一個理念,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禮運大同篇理念,不只是照顧老人,而是將整個社區營造理念納入。

從去年到現在看到一個有趣現象,在關懷中心的志工平台已發展出不只是老人、弱勢及小孩照顧,還進一步跨越到社區營造方向及終生學習,有更強的學習動機,有更多志工接受學習,很多村里關懷中心開始辦理講座,去年接受宣導講座約有三萬九千人,今年將有八萬九千人,表示大家學習動機提高很多,志工人數從三千八百人,提高到四千九百人。

另一方面要推動村里關懷中心到社區營造這樣的大目標,特別成立新大同社會營造專案辦公室來推動,是全國第一個新大同社會營造專案辦公室,還有村里關懷中心專案辦公室,發現從志工照顧進入終生學習,一個社區若開始有終生學習動機,生命力就會開始動起來。鄉村型與都市型有差距,鄉村型比較重視老人弱勢族群照顧,還有很多外籍配偶生的小孩,就是政府所重視新台灣之子問題,村里關懷中心將新台灣之子教育融合平台;都市型慢慢發展單親家庭、隔代教育安親問題及終生學習。

社區營造因為有志工建立更好的基礎,課題已從後老人年金的社區照顧擴大到其他面向,村里關懷中心已建構一個全新社區營造平台,蘊藏更大的可能性,我們推動數位學習中心,興農公司教導農民如何種稻等農作物的農業課程,發覺農民不懂電腦,教農業課程後農民對電腦產生興趣,我們看到這個經驗,發現另一個可能性,如果能適度開闢一些屬於農民健康產業課程,可透過電腦學習,接受新的知識讓農村重新找到新的生命力及時代進步接軌,在邁向知識化社會,農村也有知識化可能,從最基層的鄉村找到希望,兩岸猿聲啼不住,像台北朝野吵到不可開交,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的村里關懷中心已走出最困難時期,開始在各地開花結果。

發展社區產業 讓老有所用

陳錦煌:台南縣推動社區關懷中心照顧老人的經驗,我認為是很重要的範例,但我擔心由公部門所提供的開辦費十萬元及每個月業務費一萬元,若推行政策的接任者無法繼續支持補助,這些原來已接受照顧的老人該怎麼辦?我去年就提出社區產業概念,希望在社區關懷中心的老人前輩不只是被照顧者,也能發揮老有所用,南縣推動社區關懷中心這一年來的進步讓我很放心,已漸具有社區產業方向。

我擔任行政院九二一重建委員會執行委員及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發現台南縣推動的社區關懷中心,除了提供生活照顧送餐服務,也創造老人照顧服務產業,讓老人發揮傳統技藝文化,透過新的行銷方法來創造就業機會,例如創意草編的行銷就很成功\,我也曾去參觀七股鄉十份黑琵生態村,利用黑面琵\鷺的生態環境資源來吸引觀光客,促銷生態創意商品及農特產品,使生活、生產及生態理念在台南縣獲得落實。

如何落實終生學習理念以增強社區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讓老人學習電腦等技藝,將傳統文化創造新產品,如何將生態環境做深度解說服務都需不斷學習,若旅外成功企業家發現自己老家的村里關懷中心,老人受到妥善照顧,就會回來提供經費支持,若能有效整合企業界資源,就不用靠政府提供每個月一萬元業務費,行政院正在推動六星計畫,有六個面向經費可爭取,許\多村里關懷中心有退休老師,可請他們協助書寫計畫書,爭取相關補助經費。

台灣因選舉造成意識形態及黨派對立空轉,選總統是為解決國家問題,選縣市長則要解決地方生活機能問題,縣市長很重要,希望能包容不同黨派,幫忙地方不要再空轉,台灣人口老化是世界最快的國家之一,我提出縣市社區政策白皮書,有八項題綱分別為:一、老人及小孩都照顧。二、身體健康不用看病。三、公共設施有品質。四、生活安全有保障。五、文化產業保賺錢。六、多元社會有發展。七、好山好水好生活。八、快樂學習有所用。台南縣正在一步步落實這些理念,讓老人不只是被照顧者,也能在自然村內在地老化,過著有尊嚴、有信心、有價值的生活。

發放老人年金 應建立制度   
吳玉琴:我從台北來,從台北看這邊的經驗,內政部在推動社區關懷政策時,我說這個案子不可能會成功,台灣的社區發展,尤其是在社會福利這一塊已經推很久,但一直都沒有很大效果,而且是有錢的時候才能做得出來,沒錢時候就什麼都沒有,這次下來中南部進行社會福利考核,來台南縣發現不一樣,社區關懷中心做得很活,來自社區的力量出來了,我平常都在北部,北部沒看到社區活力,看到台南縣的社區活力讓我重新對這個案子有希望。

台灣政治常在口水戰,在社區內有很多政治紛爭,包括村里長及社區發展協會,其實都是地方很多勢力在角逐,常常也是政治選舉時的樁腳,把社區撕裂到一個程度,要整合走出社區力量,應拋掉政治思考,回到人的關懷,以前我覺得不可行,但到台南縣讓我改觀了,台南縣的社區活力及對人的關懷沒有黨派,尤其對自己父母親及親友的關懷。

我在中央推動老人福利照顧政策,那時蘇縣長在擔任立委時一起打拚老人福利的修法,後來有關老人年金及敬老津貼都互相來推動,雖然老人年金至今仍未完全成功,整個建構老人居家安全還不足,老人年金已發生瓶頸,因敬老津貼已發了三千元,要讓大家繳四十年才能領到每個月七千元的國民年金制度,讓很多人不願繳保費,行政部門一直在討論是否要重新檢討國民年金推動,如何與勞保年金化,還有新的勞退機制來重新計算勞工退休給付,可能未來想採北歐國家保證年金制度,保證所有人在年老後可領到三千到五千元。

經濟安全區塊真的要花一些時間,我們傾向由中央政府來推動,不支持由縣市政府自己發現金,我們去考核發現縣市幾乎都在舉債發年金,例如新竹縣一年要舉債九億元,縣庫已沒錢還在舉債發敬老津貼,選舉到了又在喊加價,這是很可怕的事,地方的財政都很拮据,只是在撐,不要第一個喊破產,財政困難問題,使老人年金的發放應回到中央政府整個制度的建立,不是由地方政府喊價,或是選舉時來加碼。


主題二 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模式之檢討 村里關懷 南縣值得借鏡

主持人黃肇松:台南縣是台灣傳統的農業大縣,我在民國五十九年至六十年服預備軍官役的地點就是台灣官田第八訓練中心,深切體會農村人情味的濃厚。
隨著社會變遷,台南縣青壯人口因就業或就學而外流,迄今全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接近十三萬人,佔全縣人口總數近十二%,老人人口數居全國之冠。

為加強對老人的照護,台南縣政府近年來推動成立「村里關懷中心」,第一年設立五十個點,第二年共一百九十八個,今年共達二百五十二個,設立速度相當快,其品質如何,有無達成實質關懷效果,值得探討。
報告人陳榮枝: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推展,為解決後老人年金時代老人課題,落實社會福利社區化,使村里獨居老人、弱勢者獲真情關心與實質照顧,讓社區活動中心閒置空間再利用,啟動社區志工精神,參與社區服務,提供主動積極服務,在地人關心在地事,讓村里社區充滿祥和溫馨,透過村里關懷中心的設立,編織全面性社區照顧網,建構社會福利推行架構,連結政府社會福利政策推動,暢通社會福利資源。

村里關懷中心從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廿日啟動第一階段設置五十個村里關懷中心據點,當時面對很多質疑,到九十二年九月第二階段增加一百四十八置點成立,還處於草創階段,因屬於全國第一個縣市設置村里關懷中心,縣府在推動時以邊走邊休息方式進行,現階段總計成立二百五十二個置點。

村里關懷中心主要推動館室及外訪二大政策,館室服務主要是派遣服務員駐點,利用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人力,並組成當地民眾關懷志工隊,以開辦費十萬元購買健身娛樂器材,供老人及身心障礙者進行保健文康休閒活動,每個置點每個月提供一萬元作業費,做為舉辦相關活動費用,可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定期對獨居或身心障礙者及弱勢者關懷,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全面訪視,建立需求表,對身心障礙或生活無法自己照顧的老人,協助申請專人到宅服務,或協助申請到養護機構就養,協助申請各項社會福利照顧,辦理中低收入戶與獨居老人送餐服務。

推動村里關懷中心的理念,是採取由下而上的啟動方式,透過社區自發性、自主性觀念,做好在地關懷及在地照顧工作,降低社區對政府的依存度,發揚志工精神,以少老照顧中老,健康老人照顧弱勢老人,讓社區更溫馨,建立社會福利社區化平台,結合照顧服務,如中低收入戶送餐、外籍配偶生活適應、單親家庭子女課輔等,整合社區醫療、教育、文化資源,以關懷照顧精神,縫合地方因長期選舉造成的派系分裂,讓傳統自然村落更祥和,都會型及鄉村型不同聚落,都能因地制宜,衍生創新性服務需求,以滿足區域特性。\r

各村里關懷中心的創新性服務,如將軍鄉西和村關懷中心提供專車接送身障老人服務,佳里鎮嘉福里關懷中心辦理社區老人共用中餐服務,善化鎮文正里關懷中心辦理社區學童課後輔導安親服務,學甲鎮平西里關懷中心接受社區幼兒臨時托顧服務,西港鄉慶安村關懷中心辦理外籍配偶生活輔導及識字服務,永康市西灣里辦理身心障礙者輔具定期維修,玉井鄉三和村代讀書信及相關文件,麻豆鎮晉江里辦理生活技藝烹飪、插花、書法、寫生班學習。

全縣各村里關懷中心成立至今的服務成果,合計關懷訪視有廿萬人次,電話問安有七萬五千人次,宣導講座有四萬人次,提供文康設備有八十九萬人次,參加文康休閒有一百萬人次,保健服務有十三萬人次,送餐服務有八萬人次,餐\會服務有十五萬人次,辦理活動有十萬人次,志工值班時數有六十四萬小時,志工參與研習有五萬人次,志工會議有一萬場次,轉介服務有五萬人次。

展望未來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是最有特色、最具前瞻性的台灣社會福利經驗,預計到九十八年度全縣五百卅三個村里將全面實施,村里關懷中心已獲得行政院肯定與重視,縣府將配合行政院推動的「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將村里關懷中心列為社福醫療,預防照護的「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計畫,推展至全國,村里關懷中心將成為社會福利制度的整合平台,成為老人社區化預防照護網絡,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服務、餐飲服務、文康休閒服務等多元服務,結合關懷中心辦理居家服務及長期照護,落實在地照護、在地老化,創造祥和的新大同社會。

做到老有所安所養及所用
宋學文:對於村里關懷中心及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我以學術界的觀點提供大家參考,或許這是一個金礦,這會不會是台灣社會能量的金礦,我在政治系當教授,我的研究專長是公共政策及國際事務,特別是全球化及非政府組織研究,台灣在朝野政黨政治紛擾裂痕越來越大,兩岸關係裂痕也越來越大,我回應蘇縣長的說法是兩岸猿聲啼不住,但輕舟已過萬重山,特別是在老人關懷,很在地的、實在的社區照護,甚至超越全世界觀點,這是台灣社會行動力的金礦,我們學術界也想來這裡取經。

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及行動醫院是在玩真的,用很多心,很多縣市政府的縣政規畫都是玩假的,放焰火而已,台南縣玩真的有很大的能量,村里關懷中心及行動醫院的駕駛不是縣長或局長,真正在駕駛的是各位,這裡面有一個基礎是小而能的政府,特別是現在政府經費財政困難,我們必須啟動社會資源,劉備三顧茅蘆,村里關懷中心也要三顧茅蘆,我解讀成三個不同面向,就是產官學三個面向,就是產業界、縣府及學術界。

學術界扮演角色是引進北歐老人在地化觀點,根源在全球化人權問題,台灣老人有免於被三千元國民年金打下去不吵的權利,過去政府對老人政策是野蠻且是愚民政策,我的父母八十歲,他們要在台北在地老化,活動範圍都在台北,他們每天都要坐公車到北投洗溫泉,前天她坐公車看見一個老人站著腳在發抖,她八十歲老人就讓座給七十歲老人,對老人而言健康是所有的根本,假如他沒有了健康大概什麼都沒有了,有三個觀點是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用。

台南縣推動行動醫院全民健檢,進行十大癌症篩檢,有了健康身體後,要老有所安,讓老人在地居住安養終年,台南科學園區引進產業在未來十年內可成為科技重鎮,可帶來很多社會資源,也可運用老人的人生歷練,達到老人有所用的目標。

村里關懷中心如何讓產官學三合一,可透過志工協會來協助達成,志工是真正划船的人,縣府只做掌舵的角色,例如太子宮關懷中心就能善用地方資源,並建立與學術界合作典範,未來人口老化問題是各村里關懷中心最大困境,解決的制高點是愛,表達關懷的背後就是愛,可將宗教力量引進村里關懷中心,包括寺廟及教會組織都可引進,有了社會資源,村里關懷中心才能永續經營。

成功基礎在民眾共同參與
邱月雲:中央及地方都面臨人口越來越老化所衍生的問題,到底要為老人潮做什麼準備,目前全國老人有218萬人,佔全部人口的9.62%,中央政府老人福利預算佔22%,不管中央或地方在因應老年人口增加,在政府照顧資源非常重大,政府的政策思維做怎麼處理,整個社區照顧在地老化觀念,慢慢將照顧資源移轉社區式及居家式照顧,我看到不同縣市的發展經驗,台南縣很有系統的以村里為單位的發展模式,可將這個經驗進一步擴大。

行政院推動六星計畫今年的指標計畫是擴大關懷據點,希望透過預防性照顧,讓老人還沒落入長期照顧之前,能透過健康促進預防性服務,讓老人可以延長老化,活過得更健康,目前全國共有七千八百十個村里,希望三、四個村里就能發展出一個據點,今年希望能有四百個據點,明年能有八百個據點,後年能有兩千個據點。

據點要發展得好必須是社區內的人對老人照顧要共同關懷,共同關懷很重要,很有行動力的幹部或相關經驗人員組織,志工的投入很重要,建立社區互助共生的關係,社區民眾熱心投入是據點能否成功的關鍵,中央在推動時要因地制宜,傾向發展符合在地需求更彈性服務方案,如何讓據點能永續發展,透過更多社區人力、財力資源的結合,有的據點的子女看到家長受到很好的照顧,願意提供資源供獻,如何讓據點有更好的財務自主機制,台南縣的經驗能讓社區老人能在地老化就近照顧。

永續經營必須靠在地組織
黃彥宜:長榮大學在台南縣,我們社工系共同承接村里關懷中心研究案,像挖到一個寶,台南縣對在地老人關懷模式走在時代的前面,將社區網絡、閒置空間及擴大就業方案三合一結合起來,村里關懷中心提供送餐服務,可互相關心,讓社區能量能慢慢出來,建構終生學習機制。

研究訪談七個關懷中心,早期有支薪的服務員,現在大都以志工為主,但很多志工老人還要下田工作及看顧孫子,相當辛苦,使志工難找,如何找到固定的服務志工,如何將各種服務表格簡化,讓志工服務更有成就感,發展在地組織才能永續經營。

政府強調新管理主義,有的淪為只管不理,社區有很多能量,政府如何承接活的能量,能少管多理,以考評提供高獎金鼓勵,讓公部門投入更多資源,以前有八大服務項目,是很好的指引,大都在文康活動,如何結合在地資源,鄉鎮公所目前只做承轉公文角色,未來應賦予更多角色,讓社區能量發揮出來,縣府引導能帶出許多社區能量,希望能引導民眾參與決策,讓社區能量活化起來。

希望未來不需要政府補助
林振文(後壁鄉長安社區理事長):過去社區營造只停留在實體營造,村里關懷中心不只是硬體建設,而是在軟體的關懷,讓現在的老人越來越依賴關懷中心,未來是否能永續發展,萬一縣長換人或關懷中心換了主持人,是否會回歸沒有,希望以後能發展到不用政府補助,我們在照顧一名中風的老人,他的在外工作子女很感謝,就捐錢回饋社區,我們社區發行季刊,寄給旅外有成就的人,希望能回饋社區,也是未來經費來源之一。

盼成立退休老人再生計畫
李元慶(永康市西灣里關懷中心負責人):早年沒有村里關懷中心時,村里長大都坐著在等問題來再解決,有村里關懷中心後,會主動訪視發覺問題,如發現貧困家庭能主動關心解決,透過愛心團體每個月贈送米糧給貧困家庭,且照顧老人、兒童及外籍新娘,建議成立退休老人再生計畫,建立相關文書資料,達到知識傳承,讓老人幫助老人,得到最大的心靈安慰。

長遠發展仍有賴自籌經費
許正國(大內鄉石子瀨社區理事長):過去大內鄉沒有村里要辦關懷中心,由石子瀨社區率先開辦,並成立志工隊,照顧村內老人、單親兒童,常發文給各慈善團體,請求協助村內貧困急難家庭,因成效良好,目前鄉內各村里爭相成立關懷中心志工隊,經營村里關懷中心像開工廠要有心,目前該社區正在興建活動中心,希望將來能提供村民辦喜宴場地,以酌收清潔費及志工協助打果汁賺錢,來維繫關懷中心永續發展。\r


主題三 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服務模式之檢討
報告人陳耀德:「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是在台南縣新大同社區照顧網組織架構下,提供社區到點篩檢服務,篩檢內容包括生化篩檢及五大癌症肝癌、子宮頸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乳癌、慢性病、X光檢查、骨質密度檢查,將預防保健推行到社區家庭,使過去健保成人健檢的涵蓋率只有卅%,透過行動醫院、全民健檢大幅提高到七十%。

本計畫的服務目標在增加成人健康檢查的涵蓋率,減少資源重複投入,動員社區人力,發展社區基礎的初級健康照護,增加失能校正平均餘命及失能校正人年命,台南縣五十歲以上人口比率佔全國最高,透過行動醫院、全民健檢可提早發現癌症等疾病,提早治療可降低死亡率及失能殘障機會,減少治療成本。

行動醫院、全民健檢為建立健康平台,促進衛生局及各鄉鎮市衛生所的縱向連結,增進社區醫療資源的夥伴關係,辦理流程是由各鄉鎮市衛生所提報活動計畫,經衛生局彙整成次月預定健檢時間表,並聯絡台南縣醫師公會及牙醫師公會配合支援,依時間表到各鄉鎮市村里執行全民健檢工作,檢後一個星期,再前往看結果報告,若健檢正常民眾,實施相關健康教育,若有異常情形,則由轉介專車載往轉診醫院治療及後續追蹤管理。

台南縣推行「行動醫院、全民健檢」績效獲得各界肯定,曾於九十年九月承辦台灣南區整合式篩檢教育訓練工作坊,到九十四年四月又舉辦「行動醫院、全民健檢」經濟效益評估發表會,並有屏東、高雄、彰化、基隆、南投、嘉義等縣市前來考察,甚至有國外的越南組團專程考察打響國內知名度。

為子孫創造健康管理模式
徐瑞祥:我對台灣社區有高度期望,希望能建立健康、關懷的生態社區,台南縣推動「行動醫院、全民健檢」,能落實到社區服務不簡單,我從歐洲考察回來,發現台南縣的「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服務結合社區推動篩檢模式,可做為國際級示範,獲得學術界高度期待,希望能為下一代子孫創造出健康管理模式。

台南縣的婦女乳癌治療醫院很少,縣民繳交同樣標準的健保費,能提供的醫療服務資源卻比較少,影響縣民的健康權,就像台南縣今年遭遇多颱風水災,更顯現出南北資源差異大,縣府能將「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服務到家相當不簡單,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已到台南縣做健康儲蓄發展,希望能用很少的錢做健康投資,符合追求健康權平等的國際主流觀念。

大家都以同樣標準在繳交健保費,但都會區只佔總人口卅%,卻使用較多的醫療資源,而佔七十%的偏遠地區民眾,卻因交通不便等因素,無法使用應有醫療資源,台南縣推動「行動醫院、全民健檢」若能持續十年,將可替台南縣賺進三百億元的醫療資源,是台灣難得讓地方動起來的方案,且喚起民眾健康意識,有健康身體才能去工作賺錢,台南縣扮演拓荒者角色,要犧牲假日去推動,需要有很大的愛心,台南縣具有永續經營的可能性。

注重健康檢查可減緩老化
陳秀熙:有一些開發中國家曾流行SARS、禽流感、狂牛症等疫情,而中老年慢性病也成為十大死因之一,最近又盛行憂鬱症及老人失能問題,活得老更要活得好,健康管理要趁早,若能注意健康飲食,經常運動保持好體能,注重健康檢查,就能減緩老化速度。

台南縣推動「行動醫院、全民健檢」的創新作為,過去三年的健檢績效都高居全國各縣市第一名,今年至今的健檢人數已有三萬餘人,到年底可超過四萬五千人目標,且轉介治療情形良好,衛生局有建立績效評比,每年都會做自我評比,而且還出版國民營養日健康飲食示範食譜,並提出心血管疾病復興計畫,有很多縣市來台南縣觀摩學習,希望台南縣能再接再厲,做為全國各縣市學習典範。

新營市長參選人李退之呼籲縣府及中央應盡速思考社區關懷照顧差異化、產業化、永續化的經營方式,跳脫政府補助的社會福利模式,以更健康方式對資深公民提供更全面照顧。


結語:健康管理概念應成全民共識

台南縣長蘇煥智:國民健康管理概念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個人、社區及國家都要有健康管理概念,目前鄉村醫療資源不足,同樣是繳交健保費,但對都市與鄉村服務卻有落差,五大癌症若能早期發現,就能發揮早期治療功效,但現有健保體系的成人健康檢查,卻沒有癌症篩檢,台南縣推動「行動醫院、全民健檢」到鄉下地區篩檢結果,合計癌症確診病例已有四百五十人,許\多人都已成為癌症末期,無法發揮早期治療功效。

台南縣推動「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是以高度人道精神出發,整合各鄉鎮市衛生所到村里關懷中心做駐診服務,且行動醫院、全民健檢不只是讓各鄉鎮市衛生所醫師投入,地區開業醫生也可參加,可加強偏遠無醫村的醫療資源整合,人性的關鍵是生老病死,行動醫院、全民健檢從最落後的鄉下地區做起,激發人性的善與愛心,這種愛心不是用嘴巴講的,而且不只一次用行動付出,可改變社區價值觀念,擴展社區居民各種關心層面,讓社區朝向更有愛心的健康發展。

回頁面頂端


第 6 頁,共 18 頁  第一頁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末頁

內容索引

1. 台灣老人社區照顧:理念、現況與問題(蘇景輝/輔大社工系副教授)
2. 社區面面觀來自心靈的關懷-社區老人照顧(2005.10.04/台灣日報/文化台灣版/洪德仁/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3. 社區老人關懷照顧(洪德仁/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4. 社區組織參與社區福利服務的可行做法(蘇景輝/輔大社工系副教授)
5.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施要點(內政部)
6. 解決人口老化 當前首務(2005.10.11/中國時報/康日昇)
7. 如何打造老有所安、老有所用的台灣新社會(2004.11.23中國時報/紀錄整理:周曉婷、康日昇)
8. 從社區看台灣老人,是我們的資產或負擔?(洪德仁/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9. 從社福醫療看社區營造-建構社區健康福祉網絡落實社福醫療營造
10. 經續會/社會安全/總結:高齡社會需有長期照顧政策
11. 「高齡台灣」的全新挑戰
12. 在地安養 無憂向晚
13. 回歸家庭與社區
14. 安養院不是惟一選擇
15. 神秘不丹 幸福桃花源
16. 老年人權 取代老人福利
17. 歐洲智能障礙者之基本健康照護宣言
18. 美國總統歐巴馬之健康照護改革策略


關於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之旅
北投文化基金會新聞櫃
Google Translate
郵政劃撥帳號
支持關懷不斷炊 長者好溫馨 愛心送餐募款

我們的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歷年捐款芳名錄
關心核電議題,守護我們的家園!
facebook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PeiTou Culture Foundation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看簡圖 看詳細彩圖

電話:(02)2891-7453 傳真:(02)2896-2660 E-mail:ptcfmail@ms56.hinet.net

XOOPS release 20030626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