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期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 (2008/01/20)                                                                    訂閱電子報


專題報導
•如何化解社區對專家的信任危機(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活動記要
•20071225-20080120活動剪影
活力北投
•榮光里:社區當做一個大家庭(政大廣電/王怡真)
活動快訊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心情便利通 心理師就在你家旁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97年1月份市民健康卡集點活動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防疫門診諮詢專線,28587000 轉分機2084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免費流感疫苗 全面施打12/01起跑
•北投社區大學:北投社大971新課程免費試聽+迎金鼠送春聯活動

專題報導
 如何 化解社區對專家的信任危機(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社區營造本是社區自己的家內事,為何需要專家的插手?這一定是社區有某些的能力不足,需要所謂的「專家」協助。

專家長的各式各樣,有大學的教授,有顧問公司的經理,有文化工作者,有環境工作者,有景觀工作者,有資深的社區工作者,有社福工作者,有產業經營者等等。
專家進入社區往往是因為取得某部門的委託,和社區形成一個計畫案的執行關係,需有專家的協助來完成。最近五六年來,政府部門因大量的推案,委託許多的執行計畫,也因此出現了許多因為有了計畫案的「專家」。

專家之所以是專家,是因專家具有某部份的專業,有學術專業,有技術專業等。照理說,如果是一位優秀的專家,社區應該會竭誠歡迎才對;社區與專家會產生「信任問題」,這當中一定潛藏某些因素,值得我們好好反省。

社區有它獨特的歷史發展脈絡、生態與狀態,較沒經驗的社區,可能非常渴望專家的「指導」,專家往往會為社區帶來許多希望,但是,社區的營造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往往一個計畫結束了,專家也跟著離開了,如果這個社區自主的能力還不足,在頓失依靠之後,常常會有很大的失落感。之後社區引起的衝突、挫折,有時將甚於社造之前。因此,專家的介入也要謹慎行之。

社區跟人一樣百百款,而且在現代的政治、宗教及各種利益關係的糾葛底下,社區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小社會。專家的優勢在於沒有社區內部的包袱,容易取得社區內部各個系統的信任。所以如何預防社區對專家的不信任,就成為關鍵的第一步。專家要知道,自己是外來者,社區的主體性是無法被取代的,透過適當的管道了解社區的人際網絡關係,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以避免不必要的因言語造成的誤解。

專家往往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理論,或堪稱為成功的國內外案例,要知道每個理論都有它發展的時空背景,每個案例背後都有它的艱辛過程。不管理論或案例都都只能當做參考,不誇大,不欺瞞,甚至應分析困境,以讓社區能更貼切了解自己的狀態,避免過多的幻想。
專家要能找到問題,分析現況,提出願景,設定策略,以協助社區營造的進行。在客體的身份下,如何引領思考、討論,並協助找尋資源就成為專家的功課。如果可以在社區參與的過程中,一步步走來,形成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承載的共同營造體,這樣的夥伴關係,信任、合作等各種動力,就有機會開啟。

當然,這裡面的一些「眉角」,不完全是「知識」的問題,有時候是「姿勢」的問題。包括態度、判斷、利益迴避與共享。

一、態度:什麼是被信任的態度?這是一個試煉的過程,也並不見得每位專家都會獲得完全與全部的人的信任。原因在,社區有許多人觀念與行為的偏差,這些人有的長期把持社區資源,專家們有時候是與這些人有衝突的。不管如何,專家的態度是秉持自己的良知,在維護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協助社區營造的進行。

二、判斷:如何將適切有用的專業知識介紹給社區,是專家的責任。這等於是要開什麼藥方一樣,對專家是一大考驗。當然,專家的話,對社區而言純屬參考,社區要如何決定是社區的自主,但是,社區的營造過程中,專業的意見有相當的影響力,關鍵的判斷,影響關鍵的未來,不可不慎。

三、利益迴避與共享:社造過程中,免不了有利益的問題出現。有些專家直接介入,包括投資等,如果利益可以和社區共享,得到社區的認同,這也是好事一樁;但是如果沒得到社區認同,甚至被認為是為自己營私的話,那可能會與社區有所衝突,信任也會隨之破裂。(本文為參加2007北區社區文化論壇討論題綱)


活動紀要

 20080101-20080120活動剪影

20080103陽明大學社區醫學實務見習課程 20080105北投社區大學期末成果展
20080105國軍北投醫院社區衛教諮詢 20080109社區醫療群例會
20080110振華社區長者訪視 20080117台北市北投健康促進協會會員大會

活力北投
 嗄嘮別社區:野外全自動營造家園(政大廣電/王怡真)


這個星期六要不要一起去榮光公園撿煙蒂,響應我們里舉辦的無煙公園活動,順便運動一下阿…..」、「你們看,我買到的蒜頭好便宜阿,一斤八十,兩斤半才一百塊,你們快去買,要不然最近蒜頭漲價漲很多…..」,不同於一般對里辦公室沉悶制式的印象,大約在距離榮光里辦公室五十公尺前,就隱約聽到裡面熱鬧的討論氣氛,一走進去,正巧遇到榮光里與信義房屋合作的「榮光社區記憶迴廊文化展』,牆上掛滿了介紹榮光里各項特色和用老照片來說故事的大型垂吊式海報,桌上更是擺滿了這幾年來榮光里出版的各種刊物與影片,牆角甚至還擺滿了母親節要送給里上每位母親的康乃馨,這一切,都看得出來榮光里民間緊密的情感,而每位居民也都是非常用心地在經營自己的家園,才能累積出這麼多的好成績。

一提到榮光里,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即是「燕子巷」和「綠美化」。燕子在騎樓屋簷築巢的景象可說是到處都有,而榮光里的燕子巷是特別在哪裡呢?答案即是榮光里民的良善之心,榮光里里長蘇寶鈴女士說:「我們的燕子巷不同於別處,就是會在燕子巢的下方,釘上木板,防止剛出生還未能睜開眼的小燕子掉下來,因為之前常常有里民看到可愛的燕子寶寶失足而墜死,實在很可憐,大家總覺得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事,所以就發明了這個小裝置。」這個隱身於熱鬧菜市場中的榮光燕子巷,確實是不負其名聲,幾乎每個騎樓的正橫樑上,都有一窩燕子巢和保護用的木板,榮光里居民甚至發揮創意,將木板塗成不同顏色,或是做成有造型的鐵架,小小地方,卻看得出居民們對週遭環境的大大用心。

榮光里另一項特色就是綠美化。蘇里長說,綠美化能順利推動,就是靠著一些熱心的居民共同打造而成的,因為萬事起頭難,初期推動綠美化時,無論是大家的觀念或是資源都未能配合的情況下,要實施綠美化活動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幸好當時有一群志工願意出錢出力,開始打造居家綠意,蘇里長每次看到志工們在大太陽底下,自己開車載土、堆土、切砌花台、學習怎麼養花蒔草和澆水等,像整型醫生一般,將原本又髒又亂的花台,改造成花團錦簇的景象,形成視覺上的饗宴;當然,拋磚引玉的效果,讓人現在一走進榮光里,都能從巷道中每一角皆種滿紅花綠葉的氛圍上,感受到這個里的活力與團結,而對於志工他們無私無悔地付出心力,每每回想起來,這些點點滴滴至今仍讓蘇里長感動不已。

因應高齡化的社會來臨,榮光里近年來的服務重點逐漸著重於「關懷老人」及「送餐服務」上,一開始,社區內的一些人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總覺得一定是送餐送幾天就沒下文了,畢竟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但沒想到,參與的志工們都相當有心,持續地關懷照顧社區內的老人家,除了送餐服務外,還替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們打掃屋內,建立起親密地互助互信關係,到現在老人們只要去旅行,就會帶當地名產給志工們、看病前要先詢問志工們的意見、遇上詐騙集團,也願意將帳戶等個人資料,交給志工去協助查詢金額是否短缺、甚至有已往生的社區居民,在去世前特別交待,一定要辦一桌超豐盛的餐慰勞志工們和蘇里長,種種老居民的反應,再再顯示了大家對於關懷社區老人的用心程度。蘇里長說:「當初會下定決心去做送餐服務,是社區曾有一位只有一手一腳的身障人士,沒想到有一次他出門買午餐,遇上大雨,連附近的美容院要借傘給他都無法,因為他唯一的一手是要拿著拐杖的,所以我們希望能盡微薄之力幫忙社區行動不便的居民。」

曾獲得2006年台北市社區評鑑優等及林務局社區綠美化評鑑績優的榮光社區,亮麗的好成績,相信有許多想法是可供借鏡,蘇里長說:「要把社區當做一個大家庭來付出,才能夠持之以恆地與居民建立良好關係,引起民眾願意參與活動的意願與配合,最重要的秘訣是,不論做任何事,一定要自己先動起來,別人就會跟著做了。」

燕子巷居民在燕巢下釘上木板/榮光社區提供

推動無菸公園宣導/榮光社區提供

電子報今年改為每月發刊一次,請各位朋友繼續關心、支持北投!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more...)

聯繫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