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北投邁向國際健康城市 成功加入健康城市聯盟~謹訂於11月15日(四)舉行記者會

第十六期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 (2007/11/13)                                                                    訂閱電子報


專題報導
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共生共榮(陳錦煌/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活動記要
•20071029~20071112活動剪影
•振興醫院第三年持續參與代訓友好國家醫事人員計劃
活力北投
一德里:保留傳統、前進未來的純樸農村(政大新聞/謝鎔鮮)
活動快訊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96年照顧者支持團體活動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招募第十期志工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臺北市北投區「96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合約醫療院所名冊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11月份社區篩檢活動時間表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心情便利通 心理師就在你家旁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市民健康卡 為臺北市民健康加分

•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社區大學:2008立委選舉政黨辯論會-「12年國教公民願景審議論壇」

•文建會:文化磐石.樂活台灣{文化=∫(藝術+環境+生活)}

•北投溫泉博物館10-12月活動

賀! 北投健康促進協會加入國際健康城市聯盟(Alliance for Healthy Cities),北投邁向國際健康城市!


專題報導
 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共生共榮(陳錦煌/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台灣在50多年的時間,由農業社會起飛到工業社會,而近年來,服務業已成為社會工作型態的主流。許多國家可能需要花費一、兩百年的醞釀及適應過程,但台灣卻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快速發展,民眾面臨外在環境的快速變化,在內在、心靈等『質』的改變,顯得有些措手不及。高樓大廈漸漸構成了都市的主要風貌,老房子逐漸被材質新穎、樣式新潮的建築取代,記載著社會前進文明的歷史建築,逐漸掩沒在都市叢林,成為經濟發展下的犧牲品,遺忘在民眾的記憶之中。

如何連結外在硬體的快速發展,與民眾內在的成長結合,社區營造是一個方向,而文化資產的保存卻可以做為一個媒介,民眾可以在參與保存之中,認識過去先民的生活模式及生活智慧、美學,也了解了自身生活文化的由來,形成對自己生活空間的認同感,是一種在地的認同。

《文化資產保存法》(1982年)及《施行細則》(1984年)的頒布,進一步將文化政策從實質客體擴至主體活動(subjective activity)的概念,文化資產保存成為一個整合型的觀念,民眾以自身的成長回憶及生活認知,去參與文化資產的認定,讓文化資產與民眾的生活脈絡,更能結合在一起,文化資產也可成為當地過往歷史無聲的代言人。

文化資產存在於社區之中,保存活動如能透過社區民眾力量引發,進而參與,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而許多的實體文化資產在整修維護之後形成一個新空間,提供社區民眾進行多種創意的實現,實體文化資產因為見證地方長期的發展,是社區民眾共同的回憶,更容易凝聚民眾對社區關懷。

實體文化資產經理人(包含所有人、負責人、管理人及被委託管理者),與社區民眾之間如果缺乏溝通的橋樑,文化資產保存難以融入社區的生活,社區民眾若參與實體文化資產保存,無法介入實體的文化資產的管理,也只能居於關照的位置,難以深入進行,並不能有所作為。

學會長期注意社區營造的發展,認為社區民眾參與文化資產保存,需要實體文化資產經理人的配合,才能減少保存的阻礙,而文化資產經理人才的培育養成,也將形成一個火車頭概念,帶領社區已經形成的文化資產守護員,能更永續地投入文化資產的守護。

社造學會承接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的《參與式文化資產保存經理人才培育計畫》,著重在實體文化資產經理人才的培育,希望透過人才的培育,確立起社區發展與歷史資產保存間的共生與互動關係。本計畫也已與文建會中部辦公室「文化資產守護網」計畫進行結合。期待文化資產守護網能喚起社區民眾對於守護文化資產的意識,逐漸與文化資產保存經理人所經營的實體歷史建物資源相結合,形成一完整的推動守護文化資產網絡。(轉載自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第九十九期)


活動紀要

 20071029~20071112活動剪影

20071029失智症講座 20071030新移民防疫課程
20071031防疫衛教種籽師資培訓-肺結核 20071102北投健康城市成果發表(一)
20071102北投健康城市成果發表(二) 20071103社區醫療群健康諮詢活動
20071107理事長聯誼會振興參訪(一) 20071107理事長聯誼會振興參訪(二)

 振興醫院第三年持續參與代訓友好國家醫事人員計劃


本院身為「國際衛生醫療合作策略聯盟」醫院盟員,於投入國際整體醫療衛生交流一直不遺餘力,今年是本院第三年持續參與協助「代訓友好國家醫事人員計劃」,為提昇發展中國家醫衛人員的專業能力戮力。今年第三屆代訓計劃乃由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及長庚大學醫學院共同規劃,並由「國際衛生醫療合作策略聯盟」所屬的14家聯盟醫院協助代訓。這次來台參訓28位醫療人員將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訓練,本院協助代訓來自越南河內醫學大學國立兒童醫院Dr. Tran Thi Hong Van 與來自宏都拉斯聖菲力浦醫院物理治療師 Mr. Jose Rigoberto Gonzalez Meza.

9月20日由劉院長主持歡迎接待會後,兩位學員轉赴所屬小兒科與復健醫學部展開學習與交流。越南籍Dr. Tran主要是觀摩一般超音波與心臟超音波醫療實務;為達日常工作的交流互動目標,並安排Dr. Tran參與小兒科門診醫生看診與病房巡視,以了解台灣小兒科的醫療照護系統。而宏都拉斯籍Mr. Jose的訓練,特別將重點放在聖菲力浦醫院所缺的水療與病房床邊治療兩個項目,以利其回國開拓水療領域;同時也包括電療與運動治療等領域的交流。

在本院小兒科與復健醫學部的精心規劃下,加上本院累積兩次協助「代訓友好國家醫事人員計劃」經驗下,相信這兩位學員結訓返國後,必能將其於台灣所學習到的醫療專業知識與經驗傳授給母國醫療人員,而本院也將持續為國際整體醫療衛生交流貢獻己力。(秦先玉/振興報導 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第138期)


活力北投
 一德里:保留傳統、前進未來的純樸農村(政大新聞/謝鎔鮮)


一德里,身為北投地區最西邊的里,前攬關渡平原、後倚臺北縣群山環繞,沿著淡水捷運線往北蔓延,範圍狹長成一直線是其最大特色,狹長到一個里就足以擁有捷運忠義站、關渡站兩交通節點,它若身處人類世界,又長又瘦的身形鐵定從小就網羅進籃球隊。

可惜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狹長地形卻造成許多不便。連任五任的資深里長陳進雄苦笑說:「我們一德里只有靠山半邊住家,居民群落很分散,常是頭一群、尾一群,活動場地有限,整合資源很困難。」目前僅有固定聚會排舞、元極舞等隊伍,均借用附近學校場地資源。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高健耀細數里內從台北藝術大學、桃源國中、關渡國小等,從幼稚園到大學共七所學校,相當密集。許多里民已偕同孩子參加學校活動,瓜分了社區課程招生來源,像是今年插花、電腦班就因人數不足流班,讀書班甚至僅有一人報名。

不過,這不表示一德里居民沒有向心力,高健耀笑說,區公所每年舉辦里民自強旅遊活動,參與人數可達三、四百人,「每次都出動七、八輛遊覽車,不限制人數的話還會往上攀升!」就連今年元宵踩街晚會也出現一千多人,燈籠與棒棒糖一下子就發放完畢,熱鬧非凡。

陳進雄特別指出,一德里民以往都於關渡平原務農,年紀平均較高,約40歲以上,地方人口流動率很低,所以里民感情都不錯,「每次有哪家要娶媳婦,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辦桌,親戚互相照顧,很有農業社會的人情味呢!」

這款人情味也展現於里民的志工服務,一德里目前設有環保志工與巡守隊,約有廿、卅人固定排班服務,認養當地公園外,負責掃街與每晚巡邏,「有次還真遇到變態趴在房子旁的鐵樓梯,偷看裡面的人洗澡,我們巡守隊比警方還早趕到,順利把變態嚇跑了!」高健耀妻子於一旁笑著說。

許多人自願成為志工一當就好多年,高健耀夫妻倆也參與其中,連高齡八十一歲的爺爺級里民也負責坐鎮里長辦公室,每天巡邏任務結束,大夥兒就待在辦公室泡茶聊天,這種閒磕牙情致很難出現於台北市其他地區。

「一德里有三多,廟多、學校多、工業區多。」高健耀說,他從小在一德里長大,但許多居民卻是從清朝時代就移居此地,以陳氏、林氏家族為最大宗,家族媽祖定期繞境,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今年恰巧遇上兩家媽祖每五十六年一次的撞期,可讓一德里街道上相當熱鬧。

時代在變遷,不管臺北這個城市將來如何發展,抑或曾經吵鬧不休的關渡平原休閒農業開發案是否有實踐的一天,一德里也許正如它依山限建的矮房子般,不畏自然環境限制,純樸確實地保留傳統、前進未來。

里民活動場所 面對廣大的關渡平原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more...)

聯繫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