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四期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 (2007/10/16)
                                                                    訂閱電子報
專題報導
關心咱社區的老人家--龍眼林福利協會的故事(廖振益/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總幹事)
 
活動記要
•20071002~20071015活動剪影
活力北投
•奧林匹克大廈-守護關渡環境生態 奧林匹克居民抵制加油站(政大新聞/林宛吟)
活動快訊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防疫門診週一上午周世斌醫師,諮詢專線,28587000 轉分機2084
•台北市溫泉發展協會:「尋找老北投的聲音」那卡西台語歌曲選拔活動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北投區10月份社區篩檢活動時間表--敬邀民眾踴躍參與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50-69歲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及大腸直腸癌檢查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市民健康卡 為臺北市民健康加分
•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社區民眾用藥宣導講座
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免費流感疫苗施打10/01起跑
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社區大學:2007年第四屆臺北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北投學學術研討會)
•文建會:文化磐石.樂活台灣{文化=∫(藝術+環境+生活)}

防疫靠你我,健康城市齊打造!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專線1922,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


專題報導
 關心咱社區的老人家--龍眼林福利協會的故事(廖振益/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總幹事)


地震過後,災區裡過了一陣子沒電的日子,冰箱裡的東西、食物也漸漸的壞掉了,當時我提議,請大家把還能用或能吃的東西都聚集起來,在社區活動中心共同開伙,讓從事救災工作的人可以安心的搶救。無形中,大夥有了一些默契,時間一到,社區的媽媽們就會主動的前來幫忙煮飯,讓專心救災的社區居民們,有一個安全、安定的地方吃飯,隨著安置工作慢慢就緒後,很多人也就比較放心的回去正常職場裡工作,然而留在鄉下的情景更是令人心酸,一個個老人家坐在路邊,望著自己全倒的房子,一輩子的積蓄就這樣,隨著一場地震而化為烏有,當時的我認為,老人的照顧是社區內迫切要解決的事情,便召集了社區內一些熱心公益人士,籌組了龍眼林福利協會,希望能幫助外出工作的人,照顧留在農村裡的長者,讓他們在外地工作時,不必擔心留在農村裡的老、幼們的起居,安心的去打拚,更請了當時默默的為重建工作準備餐飲的那些媽媽們前來幫忙,送餐工作的雛形也就慢慢建立起來,一路走來現在已成為服務全鄉的公共廚房。

剛開始,送餐工作是讓龍安村裡的老人家前來公共餐廳裡用餐,比較不方便的才由協會志工送達家中。我心裡想,讓老人家多多的走動也是相當好的事情,用餐時的閒聊與互動,也能使得老人家們放開心理壓力。其後,在鄰近村子一些社區幹部要求下,協會將服務一村的工作擴大至服務七村,現在龍眼林福利協會,己將送餐的服務擴及至全鄉十八個村落,服務的個案也己到達二百餘人。
  龍眼林福利協會的所有成員認為,服務鄉內長者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為了讓老人家有一個便利性及營養的調和,大家討論的結果是,以幾乎全年無休的方式,每天以中、晚兩餐為鄉內老人家服務,送餐的同時,特別養成送餐員向老人家關懷的問安,讓居住在境內的老人家隨時有溫暖的感覺,當然,推動這些社區照顧最大的支持力,應該是政府、民間組織及各界的愛心,和受到地方上的肯定與鼓勵。

去年八月份,我們敬愛的八十七歲邱老阿嬤不幸往生了,邱老阿嬤生前特別交待她的子女,『手尾錢』每一個家屬只能拿二百元,其餘的錢要全部捐給龍眼林福利協會,(民間有一種習俗叫-『手尾錢』這是一種老人家們往生後,要讓往生者拿在手上,留給後代子孫的錢,目地是希望帶給子子孫孫們幸運),她的子女們就很好奇的問,為什麼做這樣的決定,難道是他們對邱老阿嬤不孝或有其它特別的原因嗎,阿嬤就說了:「你們一個月難得回來一次,有的更是半年才見到一、兩次,但是龍眼林福利協會在這段日子以來,送餐員每天都會來問候我兩次,為了感謝他們辛勤的關懷與照顧,和讓更多人受到同樣的對待,你們說我這樣做有不對的地方嗎?」。邱老阿嬤往生後,她的子女為了達成邱老阿嬤的心願,將四萬九千多元的『手尾錢』,送來龍眼林福利協會,也告訴了我們這樣的故事,更希望我們不要辜負了邱老阿嬤的心願,繼續推動社區照顧的工作,讓更多人得到溫馨的關懷與照顧。

本會在推動老人送餐的同時,也推動老人日間照顧的工作,於民國89年10月在龍安社區活動中心,開辦老人日間服務,其中有平常的餐飲調養、促進健康的活動、手工藝品的製作、及各項靜態和動態的活動,不只能減緩長輩們身心機能的退化,使他們更健康,更能促使他們參與社區事務、凝聚社區意識,讓這樣的社區銀髮資源,為地方發揮大愛,建立有倫理、有親情、有尊嚴的偏鄉農村。

除了推動老人福利之外,協會也推動兒童福利及農村整體發展的規劃。兒童助學金的贊助、兒童助學認養的協助、社區數位中心的建置與數位教育,不但能使學童們有更多樣化的學習機會,也讓他們能更安心的努力學習。在地農業轉型休閒農業的推廣、農特產品的研發與行銷,使在地農民能夠增加農產品的收入,更能促進更多在地就機會,穩定農村經濟。

推動社區照顧工作的同時,有感農村青年人口不斷的外移、老年化的趨勢壓力,有沒有辦法改善這些現況,乃是現今農村社區迫切的需要。龍眼林福利協會現正積極推動「養生園區」計畫,計畫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幾個過程,簡述如下:
  1、建置養生菜圃示範區,推廣種植養生蔬菜,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村經濟。
  2、研發養生餐飲,選擇適當地點開設養生餐廳,製作摺頁解說餐飲功能,並在現場販售養生蔬菜,讓消費者有多樣性的選擇,及能吃到無農藥的養生菜肴。

因為實際操作裡,還有許多養生蔬菜品種、技術上、及土壤上的問題,致「養生園區」計畫無法在此處詳述,但以龍眼林福利協會在推動社區工作時,都是以較務實的角度去面對事實,我們相信,在我們推動養生園區及福利園區的服務工作計畫後,能讓農村的老、弱、婦、孺得到妥善的照顧,使負擔家計的中青代能放心打拚,重建家園。讓偏遠鄉村的在地人,能有更多在地就業機會,朝溫馨、祥和、樂利的理想農村努力邁進。(原文刊載於:北投文化 第十五期,2006年7月,第15頁)


活動紀要

 20070917~20071001活動剪影

20071003 社區流感預防與宣導—尊賢里 20071004 社區流感預防與宣導—吉利里
20071004社區流感預防與宣導—榮光里 20071005社區流感預防與宣導—永明里
20071005社區流感預防與宣導—立賢里 961013 慈濟基金會--歡欣慶重陽 守護健康守護愛
961013全民督工防災防弊工作坊 961013全民參與防災防弊公民論壇

活力北投
 奧林匹克大廈-守護關渡環境生態 奧林匹克居民抵制加油站(政大新聞/林宛吟)


「 如果從台北市承德路開始一路細數下去,直到北投區大業路一帶,將會驚訝路上零零星星散佈的加油站數量居然有七八個之多。當過路人正為此感到眼花撩亂時,仍有業者相中關渡大業路一帶商機,希望再增設加油站,讓居住在附近的奧林匹克大廈居民不得不挺身而出,用抗議和連署等最直接的方式,守護居家生活品質。

兩年前當奧林匹克大廈居民得知,業主有意於大業路上再增設加油站時,反對聲浪不斷。他們看著關渡平原逐步被開發,在惋惜都會中的綠地正加速消失的同時,更因為加油站以每年增加兩三站之擴張速度所帶來的汙染痛心。因此他們決定堅持,不再讓鄰近土地被用於架設有汙染性質的加油站,更化決心為行動,進行一系列反加油站的抗爭活動。

於是奧林匹克大廈居民開始自發性地,著手蒐集加油站將帶來何種環境污染的資料,把資料彙集成冊或製成傳單,分送附近大廈住戶以及捷運站內絡繹不絕的乘客,告知反對設站的必要;此外還發動連署,經由大廈居民的宣導,順利完成一千六百多人的連署名單,其中有一半還是大廈以外的鄰近公寓住戶,試圖以白紙黑字施予業者輿論壓力,用筆桿墨水串聯居民捍衛環保的心。奧林匹克大廈管理委員會更與住戶站在同一陣線,搭起雙向溝通的橋樑,不僅出面與加油站業主接洽,希望勸退業者設站的主張,同時亦與該土地持有者魏先生協商,盼魏先生理解住戶防止污染擴大的理念,拒絕與加油站業主的交易,將土地轉作他用。而管委會前往說服土地持有者的諸多理由中,其中之一便是表達居民希望能和魏先生做永遠的好鄰居、好朋友,抗爭之餘不忘兼顧人情世故,率先示好的態度,著實令人動容。

管委會前主任委員翁許淑憶及與加油站抗爭的日子,感慨道:「關渡平原被譽為『台北市的肺』,這樣一片被列入緩開發地區的好山好水,應有除了設立加油站以外更好的規劃。為什麼當初別的大樓因為緩開發地段不能蓋,後來的石油站就可以呢?實在說不過去…這是我們堅持立場的原因。」為此,大廈居民與管委會特地把連署書和加油站會帶來污染的資料上呈給北市建設局,並在建設局的核准、協力下召開公聽會。一得知有機會和加油站業者面對面談判,同屬大同里里民的大廈鄰近住戶幾乎全數動員,讓公聽會當天竟有高達三、四千位里民湧入會場的盛況,將整個場地擠得水泄不通。椅子不夠坐?沒關係,站著也可以,就是不能少了一分向業者抗議的聲音。

事隔至今兩載,雖然業者沒有明確表示放棄設站,卻也遲遲未見其動工興建,顯示里民的抗爭已取得初步成功。但這場抗爭所帶給大同里居民的,絕不僅止於杜絕單一加油站進駐而已,從籌備系列活動一直到召開公聽會等諸多寶貴經驗,以及讓外界有機會見識到北投居民的團結力量,進而愈加重視環保問題、環境評估,這些更是里民在這場環保之戰中獲得的最豐厚果實。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more...)

聯繫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