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 (2007/04/17)
                                                                         訂閱電子報
發刊詞
北投邁向國際健康城市(張義芳/北投區區長)
 
專題報導
北投推動健康城市營造---營造健康社區(洪德仁/北投文化基金會)
 
活動快訊
•臺北市北投健康促進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理監事會議
•北投健康城市共識研討會(第二場)
•2007北投健康城市計畫--台南健康城市交流參訪


發刊詞
 北投邁向國際健康城市(張義芳/北投區區長)


北投是臺北的好所在,是享譽中外的溫泉新故鄉,瀕臨基隆、淡水兩大河,坐擁大屯山,擁有豐富的文化生態資源及莊嚴肅穆的古蹟文化;北投四季皆宜暢遊,春天群山的觀花賞櫻、夏季淡水河畔的賽舟夕照、陽明山谷的綠意濃情、關渡溼地的賞鳥觀鷹、令人心曠神怡的泡湯,在在都顯示北投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加上各式各樣的傳統地區活動層出不窮,使居民擁有最自然最舒適的居住環境,北投風光更為國內外遊客的一時之選。多年來,北投區公私部門以「人性化關懷」理念,相互合作,共同為區政業務打下卓越成果,為健康城市的推動,奠定堅實基礎。特別是對於默默犧牲奉獻的區民,例如清潔馬路志工、養護鄰里公園、保健關懷志工,我們更抱持感恩的心。未來更要激勵民間的主動參與,結合社區資源,促成政治性決策,推動創新的策略,持續營造健康社區,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

北投健康城市計畫是臺北市、也是北投區2007年重要施政,共同營造健康城市願景;我們期望居民熱烈支持、踴躍實踐健康生活,積極爭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聯盟,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區公所全體同仁全力以赴,希望在各位居民、社區公私機構熱烈參與,順利達成任務。

北投區 區長                        


專題報導
 北投推動健康城市營造---營造健康社區(洪德仁/北投文化基金會)


「健康城市計畫」是一培育市民健康的能力與自決權力,以促進民眾健康的過程;經由社區對健康的承諾,透過市府跨部門的合作,激勵社區民眾的主動參與,結合社區資源,促成政治性決策,推動創新的活動,持續營造健康社區,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

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促進的理念為使民眾增進其控制及促進健康的能力的過程,其原則強調應重視社區環境的改善、培育民眾的能力與權力(empowerment)、激勵社區的參與及有效的投入,以維護及促進社區的健康。Hancock及Duhl〈1986〉對「健康城市」的定義,認為「健康城市」是指:居民具有一定的共識,想去改善與健康有關的環境,而非單只居民的健康達到某一特定水準。

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渥汰華健康促進憲章」詳述健康促進的五大策略包括:(一)訂定健康的公共政策、(二)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三)強化社區的行動力、(四)發展個人的技能與(五)調整健康服務取向。1986年里斯本會議中,更明述健康的特徵:1.健康是社會事務,而不只是醫療事務。2.健康是都市中所有部門的責任。3.健康應受自然科學、社會、美學和環境專業領域的人所監督。4.健康是社區居民參與及公私部門合作的表現;並決議1986年共同發展都市健康及展開「健康城市計畫」運動,正式於11個歐洲城市推動健康促進活動,迄今全球已超過4,000個城市推動健康城市計畫。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理想的健康城市應該具有下列十一項功能: 1.乾淨、安全、高品質的生活環境;2.穩定且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3.強而有力且相互支持的社區;4.對影響生活和福利決策具高度參與的社區;5.能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6.市民能藉多元管道獲得不同的經驗和資源;7.多元化且具活力及創新的都市經濟活動;8.能保留歷史古蹟並尊重地方文化;9.有城市遠景計畫,是一個有特色的城市;10.提供市民具品質的衛生與醫療服務;11.市民有良好的健康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025年全球將有61%人口住在城市,高度發展的城市將面臨許多社會、衛生、生態等問題。臺北市是臺灣的首都,與國際間經貿、文化等交流往來頻繁,社區機關團體及民眾參與踴躍,為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健康城市發展趨勢,積極創造二十一世紀「全民健康」( Health for All)的理想潮流,臺北市政府由馬英九市長倡導健康城市政策,於「政策白皮書」即揭櫫「健康城市,活力臺北」的永續城市遠景,透過市民需求的評估,健康公共政策的建立,市民廣泛參與及社區機關團體的支持,公私部門的合作與創新意識,營造一個健康的城市。
因此,2002年完成臺北市十二區社區健康評估成果,並訂該年為臺北市健康城市元年。

2004年,提出「臺北健康城市計畫」,成立臺北市政府推動臺北健康城市跨局處組織,正式進入臺北市政府推動健康城市的行動期。

2005年,依循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健康城市於推動過程中秉持的理念及歸納的經驗,制定本府年度施政重點;同時透過「建構健康臺北城市的策略探討」深入了解市民需求,期使由上下凝聚而成的力量,全面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2006年,進一步訂定「分別輔導各行政區域成為不同特色的健康城市,並進而申請加入國際衛生組織」之工作目標。臺北市大安區被選為第一個示範行政區,積極展開「大安健康城市營造計畫」,於同年9月接獲世界衛生組織WHO亞太地區健康城市聯盟(The Alliance for Healthy Cities)大會秘書處通知,大安區正式成為WHO健康城市聯盟會員,為臺北健康城市的推動歷程,寫下嶄新的里程碑。展望未來,不僅可以與世界各國分享和學習健康城市營造的經驗,更有助於將本市長期致力於深耕社區的成果推向國際舞臺。

2007年,繼大安健康城市之後,為進一步加強社區參與,以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健康城市發展之條件,乃持續輔導推動其他行政區營造健康城市。

北投區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臺北關渡都會公園兩大公園之間,扮演「綠色走廊」的銜接角色,加上本地特有的溫泉景觀,造就北投獨特的景觀資源與自然空間;區內的市民醫療網水準高、教育環境完備、交通網便捷,且居民的社區意識高、環境意識抬頭,愛惜當地珍貴的環境資源,自動組成各種社區營造團體,致力於社區健康關懷、健康促進、環保、生態、文化等工作,並積極發展具當地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成功形塑北投豐富多元的面貌,成為兼具知性、活力、健康的生活與休閒空間,顯現其國際級健康城市的雄厚實力。

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之外,北投區公所及北投健康服務中心等單位歷年來也持續積極推展社區健康營造的工作,北投在地的社區團體等民間的力量也積極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無論是在環境空間改造、健康關懷服務、歷史文化保存等方面均不餘遺力,期望能共同營造一個最舒適的環境。

因此,在相關團體形成初步共識後,北投區社區團體正在籌設「臺北市北投區健康促進協會」,在北投區張義芳區長帶領,積極申請加入WHO西太平洋健康城市聯盟,持續推動社區健康營造,以達成營造北投區成為健康城市之願景。


北投健康城市電子報(more...)

聯繫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