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報時間: 2013-03-19 05:00:00/ 報主:北投文化基金會
本期目錄
健康老化的構想:長壽健康學堂(Active ageing school)
樂齡學習、邁向成功老化
高齡之美作品展訪談-諄諄誘導、快樂學習的呂玉亭老師
高齡之美作品展訪談-用心觀察及素描的林怡彤女士
高齡之美作品展訪談-雅素喜悅:愛珠女士的繪畫技巧
「青春不老、聰明健康,來這裡」102年3月春暖花開上學囉!
北投好「畫話」

本會出版新訊

 「北投‧陶‧人」特展明信片(一組21張)

 高齡之美作品集

支持本會

2013高齡之美作品展暨「北投‧陶‧人」特展(1月26日攝於鳳甲美術館)
健康老化的構想:長壽健康學堂(Active ageing school)
洪德仁 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社區醫師
 
壹、老人健康促進課程
    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跟社區大學承蒙各界的協助,自2011年三月開辦第一期的「要健康來這裡」課程,提供給60歲以上的長輩健康促進課程,每期3個月,一路推動下來,共有12個班次,超過600位長者參與,我們也得到一些初步經營跟成果,也成為我們未來規劃銀髮族健康促進課程的重要參考材料。
    以三個月課程而言,時間雖然是很短,每個禮拜只邀請長輩到社區大學進行三個鐘頭的課程,包含有:基本身體生理及血壓、體重的量測,還有使用計步器與健康衛生教育。另外我們也運用環狀運動或其他適當的運動方法,提升長輩的體能,同時也運用團體互動的對話,讓長輩能夠抒發的心情,把他們過往的成就有機會可以吐露出來。我們看到學員之間相互扶持關懷,用笑容讓彼此感受愛。
    我們也進行許多評估,看到長輩平均體重有所減輕。淨體重及脂肪重的分析,發現體重不止減輕,更重要的是變得更結實,贅肉減少了,提供長輩的健康體能。長輩的憂鬱症量表評估,從50%憂鬱症風險,到期末減輕到10%,這個是令人覺得非常驚喜的結果。
    我們也應用智慧型計步器鼓勵長輩多運動、多健走,所以也看到有些相關數字得到回應。在第1期的學員日行一萬步的達成率從30%提升到54%。在第二期用比較長的時間追蹤,頭8週平均8,000步,有逐漸提升,到第8週達11,500步,以後可能大家鬆懈,所以步數反而減少,不過第2期平均步數還是相當接近日行一萬步,這應證經過支持鼓勵、科技產品的應用,讓長輩多走路、多運動、多活動,是有可能性的。
    雖然運用環狀運動器材,帶領著長輩運動,但是看到體適能項目,例如:「反應時間」、「平衡」及「握力」的改善不明顯。不過走6公尺所需要的時間,從前測平均5.5秒,下降到平均4.5秒,則具有顯著的差異。 
   運動、飲食、社會參與 (包含對社會的服務貢獻,或是人與人的關係聯結),還有參與式學習等四個要項,應該是我們要推動健康老化的重要因素。要特別感謝台北科技大學體育室豐東洋教授與王永順準博士全力的投入。從這初步的評量結果,在運動部分環狀運動可能會對大塊肌肉肌力的提升會有些幫忙,但是對於老人家體適能項目:平衡、反應時間、握力等等幫助是很有限的。反而是東方傳統的運動,例如:太極拳、氣功、雜耍、書法、繪畫等,除了可提供身體的運動之外,也有讓老人增加集中專注力,達到身體內部自我平衡(biofeedback)的功能,所以長期而言,對於老人家的運動應該要引進傳統的太極拳或氣功,讓我們老人家能夠在緩和的運動當中,逐步地讓自己體內達到平衡狀況,然後對他的傳導神經及內部的平衡反應,會有所幫忙。
    此外,健走也是個重要、可推薦的項目。健走對全身各個系統都有幫忙,更重要的是太極拳、氣功跟健走是隨時、處處也都可以進行的運動,不必有特別昂貴龐大的體育設備、專門的教練指導,容易被民眾接受,且容易推廣的運動項目。
    參與式的學習可以鼓勵長輩動手進行藝術創作,例如:素描、書法、繪畫、攝影、行動藝術、懷舊等,據研究均可達到促進身心健康、提昇生活愉悅感、社會參與,乃至於減低醫療依賴的功能。因此,我們在2013年1月舉辦「高齡之美作品展覽」,呈現出老人家的藝術創作能力和生命故事。
 
貳、長壽健康學堂(Active ageing school)
    近年來,推動銀髮族健康課程,配合基金會本身的願景發展服務,希望能夠講究品質效益跟永續經營的可能,我建議從謝博生教授推動的社區健康關懷,能夠更進一步的邁向「長壽健康學堂」,讓健康關懷的工作能夠具體化、天天推動化,能夠讓健康老化從口號具體推動,包含:
一、應用國內中小學閒置的教室4到5間做為學堂的聚點。
二、初步希望提供一個禮拜一次健康促進課程,內容可以參考過去北投文化基金會跟社區大學在2011年推動的課程,做適當的檢討,融合終身學習、社會參與、運動、營養、健康衛教,設定學習及活動目標,發揮同儕支持、相互關懷,課程以趣味性、多元性內容,吸引長輩的持續興趣,達到提昇活動量的功能,進而達到提昇肌力,增進體適能。為了要落實營養的教育,希望這些課程結束前一定要提供午餐,由營養師指導營養調配食材,志工運用在地農產品,製作適合老人家營養需求的午餐。大家能注重用餐衛生及禮儀,依序從洗手的禮節、到打菜、就定位坐好,我們一起共同感恩祈禱,一起用餐,一起收拾餐盤,雖然是個儀式,但是唯有儀式,才能夠顯示出其中莊嚴跟重要的價值意義。
    從初期的1個禮拜一次的課程,未來我們期望往兩個方向去發展,其中一個方向是從健康的老人家的課程,發展到特定慢性病的健康促進,包括新陳代謝症候群、憂鬱症風險的長輩或是其他特定慢性病銀髮族族群的健康促進模式。
 
參、長壽健康政策
    課程跟學員推動到一定規模以後,嘗試能夠提供禮拜一到禮拜五每天早上同班級同批長者的健康促進課程,相當於老人家的日間照護服務。
    我們國家對老人的政策只有兩種政策,一個是長期照護保險,在這個保險還沒開辦之前,我們依賴外籍看護工的服務。目前國內有14萬多外籍看護工,代表背後是有14萬個老人、14萬的家庭,他們需要銀髮族照顧服務需求,仰賴外籍看護工的照顧難道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嗎?第二個是我們有老人年金制度,中央及地方政府每逢選舉都會加碼給付,如果只有給錢,沒有建構老人家照顧或健康促進相關服務的模式或環境空間的改善,給再多的錢也只是花掉,老人家的需求跟問題依舊無法解決。
    透過感恩學堂的建構,如果具有一定規模跟經驗,我們期待可以跟老人年金或長期照護保險的政策結合,也就是老人不止是給年金,給退休俸就了事了,或者是提供長期照護給有需求的失能老人,有沒有可能可以把年金的一部分,加上政府鼓勵性的補助,或者是應用長期照護保險投資在前端的健康促進,鼓勵長輩能夠參與健康促進課程,讓老人家生活型態改善,也建立好的社會網絡系統,相信對老人家健康生活品質一定有很大的改善。這工作如果也可跟在地的社區醫療網絡結合,提供共同照護的體系,可以提供健康醫療全方位的照護,對國人的健保支出應該有很大的改善。
    我相信這工作非常艱困跟龐大,但是以北投憲章2.0所揭露的健康北投,以老為核心的健康老化的目標,已經要超越或透過用嘴巴說說、辦活動或是做效益評估。我們應該要做更大的挑戰,讓北投文化基金會跟北投社大自我期許成為啟動台灣銀髮族健康生活模式的示範點、試驗點,把推動操作模式具體化,也把經營模式能夠具體規劃出來,以後這個經營模式必定會成為下個階段銀髮福利或是健康促進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樂齡學習、邁向成功老化
張德永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所主任
 
    早在2006年,我國教育部發布了「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從此宣示了老人學習與老人福利並重之時代的來臨,特別是該白皮書揭示了老人教育的四大願景為: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此四大願景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2年提出的活躍老化三大支柱—健康、參與、安全,頗有異曲同工之處,至少在高齡者身心健康和社會參與層面是有頗大的相似度。
    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到,面對社會高齡化的現象,不但高齡者本身要有自覺,以建立自主的學習習慣,並主動的參與社團組織;而政府和相關單位也有責任要鼓勵和支持高齡者,以建立對高齡者友善的環境。談到高齡者的學習,目前教育部推動的樂齡大學和樂齡學習中心等計畫正如火如荼的展開。以樂齡大學為例,目前樂齡大學近百所,主要目的在利用大學的資源,以推動「第三年齡大學」的構想,讓高齡者享用大學的資源與設備,使「灰色校園」協助大學進行知識反省與激發社會關懷的精神,同時推動代間學習課程,讓年輕的世代懂得與長者溝通,避免對高齡者年齡歧視,甚至善用長者的智慧提昇自己的知識。又以樂齡學習中心為例,全台各鄉鎮普設的樂齡學習中心目前已經高達225所之多,樂齡學習中心強調宣導課程、興趣課程、特色課程、貢獻影響課程等為主,基本上建立起在地社區之高齡者學習的共同體,使他們在身心方面更加充實,並且激勵了他們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與行動,讓社區,尤其是偏遠的社區展現創新的活力。
    樂齡的學習正如其名稱一樣,就是’LEARNING’(快讀的諧音像中文的「樂齡」),而且要「快樂學習、忘記年齡」,因此,高齡者的學習不是要增加他們的「壓力」,而是提升他們自主的「能力」,並減輕家人和社會的「負擔」。近年來,靈性學習(spiritual learning )一詞也在成人教育領域廣被提及,用在高齡者的學習更具有深刻的意義,就是要讓「熟年」的高齡者展現「才情」之美,讓身體的動能與心理的能量共同提升,藝術也好、宗教也罷;休閒旅遊也可,體能活動亦佳,只要高齡者在身心方面得到協調與提升,建立更為積極的正向心靈與愉悅感,也就是一種靈性的學習,也是一種讓「夕陽無限好」更加延伸的想像與行動。
    面對高齡者的教育,我們樂意看到用「樂齡學習」取而代之,由於樂齡學習教育的普遍推動,在地社區的成功老化將獲得具體的實踐,高齡者幸福快樂的指數將逐漸提高,無論政府的教育、社政、衛生或其他部門,都不能忽略讓高齡者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畢竟,「給他一條魚吃,真的不如教他釣魚的方法」,聰明有智慧的老人要有自覺和振作前行,有前瞻和擔當的政府要提早和全面性的規劃因應之道。
高齡之美作品展訪談-諄諄誘導、快樂學習的呂玉亭老師
  呂玉亭老師為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國畫創作獎文藝獎章、國軍文藝金像獎國畫項金像獎、陸軍文藝金獅獎國畫項金獅獎;並曾任政戰學校美術系兼任講師及國軍文藝金像獎國畫項評審;曾舉辦個展 五次、聯展多次。
    他任教於北投社區大學八年、永和社區大學三年。在教學方面將寫意水墨花鳥畫結合現代生活,使學員認識彩墨畫之特色與精神,以藝術提升美感意境,豐富生命。採由淺入深之循序漸進方式教學,並以豐富之課程內容引領學員從臨摹、寫生到獨立創作,提升學員對「美」的欣賞能力。針對學員程度,個別指導畫法,並輔以畫理介紹,務期每位學員均能快樂學習。
  在社區大學中,學員年齡大多與呂老師差不多或年長,較少年輕的學員。呂老師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與長輩們接觸。在班上的學員大多對繪畫藝術有興趣,但之前沒機會接觸,社區大學的創辦讓很多有興趣的學員有機會就近在社區裡面學習,一方面可以排遣時間、第二可交朋友、第三可以學到有興趣的技術,這是一個方常好的管道來讓志同道合的朋友從事藝術學習與創作。
  呂老師和同學間的互動氣氛相當歡樂,每個禮拜六早上,學員多會帶糕點來上課,一邊同樂、一邊學習,營造出非常好的學習環境。呂老師的國畫教學方法先從示範開始,讓學員學習基本筆法,再就各別興趣創作不同美彩及題材。學習過程中,同學容易害怕自己畫不好,但經過互相觀摩比較,只要有興趣大多可以做出自己感覺滿意的作品。展覽是督促學習非常重要的方法,北投社區大學曾辦過三次聯展,分別在畫廊、北投戶政事務以及學校藝文走廊。展出的作品可讓同學互相觀摩比較,增強學習的動力。
  呂老師指出,學習技術性的東西有一些技巧,有些人因為技巧的門檻而打退堂鼓,但學習過程一定會有瓶頸、挫折而感嘆自己沒進步,這點與年齡無關。呂老師以前教過小朋友、政戰學校大學部,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處理方法。對政戰學校大學部較嚴格,會要求做到一定程度才會給予學分,社區大學的學員興趣比重較高,繪畫進步與否跟作品的程度高低並不重要,關鍵在學習過程是否快樂、能不能發現並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社區大學跟大家相處的目標是:彼此都能快樂,並沒有一定教導方式,皆是因材施教。
  年輕的學生重視繪畫技巧、素描基礎,但高齡長輩學習樂趣重於技巧。呂老師採誘發式的教學方法。每個班級成員程度各有高低,並非齊頭式教法,會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去開發潛能。一張畫在其他同學眼中可能只有4分,但會讓學員完成畫面,讓其知道完成後有何結果;有些同學程度較高,可以畫到7、8分,根據不同程度有不同發展空間。藝術是主觀的,並沒有客觀品評標準,只要學員覺得喜歡,就從他的畫法、畫風上面讓他知道他的出發點可以達到什麼程度,並沒有既定課程進度,整體教學有更高的彈性和多元性。
 
洪德仁 採訪
振興醫院楊國生醫師 記錄
高齡之美作品展訪談-用心觀察及素描的林怡彤女士
怡彤阿姨今年65歲,五年前從私人公司退休,去年開始接觸北投社大參加很多課程如中藥、合唱團、手工藝。同學鼓勵從來沒有畫畫過的她參加繪畫課程。於是
選擇素描做為入門,因為取材方便(一隻鉛筆就可以畫畫)。每堂課都有作品 靜物素描 看什麼就畫什麼 完成一幅作品約兩小時左右。她覺得學畫最大的改變就是可以專心投入自己的作品,培養對人事物敏銳的觀察能力,比較不會窩在家裡胡思亂想,到戶外隨興之所至地寫生,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就算在家裡待著也可以畫靜物,選好主題畫到滿意為止。下次上課再帶給老師同學觀摩互相討論,那真是每個禮拜最開心的活動!心境也更加地年輕。
 
人生哲學: 自己找一個興趣, 不一定是學畫畫, 依最方便取得的方式來培養妳的興趣,更能豐富你的人生。

訪談者:振興醫院 顏伯翰醫師
高齡之美作品展訪談-雅素喜悅:愛珠女士的繪畫技巧
  張愛珠女士之前從事家庭裁縫,個性較為內向,女兒劉女士發現其對線條較敏感,在退休後鼓勵她學習繪畫。約十年前開始在另一社區大學學習油畫,後來改學習山水,但老師教學方法不同再加上學習出現瓶頸,致使想要退出。女兒們擔心她一個人在家中無法排遣生活寂寞,繼續鼓勵她學習繪畫,而建議她學習較富色彩性的花鳥。
  在北投社區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張女士表示很感激呂玉亭老師,讓她對此產生很大的興趣。女兒形容她在家中作畫的情形如同工廠趕工一般,非常地投入。而且平常的社交生活因為與老師、同學聚餐而更加豐富,令家人感到安心,所以家人們也非常感謝呂老師和同學。
  在這張貓與蝴蝶的畫中,原型是一隻鳥,但張女士增添個人巧思將鳥改做為貓。有了此種想法後,特別交代女兒去書店購買貓咪的圖鑑,從中尋找靈感。在繪畫之中,植物的布局不要太突兀就不會有很大的偏差,但動物的神態尤為重要。在這幅畫中活靈活現的神態,部分歸功於千金所購買的圖鑑,從中看到很多不同的姿態,找到很可愛的小貓來臨摹。在畫作完成後呂老師還再加上了一隻蝴蝶,讓貓和蝴蝶隱含「耄耋」之意,也就是健康長壽的意涵。
  水仙和柿子這幅圖有吉祥的涵義,四個柿子象徵事事如意,而水仙在中國花卉象徵神仙、平安、如意,像玉一般的翠綠枝條且配上白色的花,是過年時家庭常擺放的花卉,也是文人雅士提升生活居家品味的擺飾。呂老師點評:在這張作品,張女士畫得好的部分在於「雅」,有色彩而不俗豔。「雅」是國畫的重要境界,俗話說看字如看人,而畫亦如其人,作者對色彩布局都有自我美感的認知及體會,才能把一張畫經營至此程度。呂老師不諱言地給予這張畫的原型6~7分的評價,而後稍做潤飾,不減其內容和意義,讓作品更完全。以學畫三年的程度來說是很不錯的水準,期許張女士繼續努力有更好的成就。
  女兒劉女士將美術展的照片放到網路上,引起同事的迴響,大家很感動年紀那麼大竟能繪出如此作品,也都想跟張女士請教繪畫。張女士表示平時的休閒活動為清晨爬山做運動,有空時到市場買菜,來到社區大學之後,對生活的改善主要是心情會比較好,而平常作畫取材皆很隨性,整體創作過程皆很順利,此次還有其他作品如牽牛花等因空間有限無法展出,但是能夠參展對他來說就有莫大的成就感。
  張女士的人生哲學就是與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悅,在創作的過程中,只要朋友喜歡的作品就分享給他,朋友的回饋、羨慕,讓她很有成就感且欣慰,在照片中流露出笑容的笑容印證了她的心情。禮運大同篇中提到:「老有所終」,但老不只有所終,還要有所安、所用、所學,活到老更要學到老。因為有呂老師的教導,讓張女士投入現在的創作,也使得子女們很安心。除了老師的諄諄誘導、家人支持鼓勵還有參展同學們互相關懷情誼的,建構這個契機,更加強化了學習的動機。

洪德仁採訪
振興醫院楊國生醫師紀錄
「青春不老、聰明健康,來這裡」102年3月春暖花開上學囉!
    「青春不老、聰明健康,來這裡」於102年3月6日、3月8日,40位老人家在春暖花開時節,仍帶有冬天的寒意,帶著精神抖擻與愉悅的心情,來到北投社區大學上課。
    同學們開心相見歡,志工們幫長者量測體適能、身高、腰圍、血壓等檢測,讓老師可依照長者的情況安排調整課程內容,更重要的是長者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
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社區大學提供場地作為北投區老人關懷據點,為讓銀髮族可以在地老化的想法,規劃適合60歲以上的銀髮族學習與促進健康的運動課程,本期課程包括銀髮族的肌力訓練與認知能力,研究顯示銀髮族的運動及肌力訓練,可以促進健康生活品質及認知能力,對於憂鬱症的風險改善有卓越的效果,也就是「青春不老、聰明健康,來這裡」。
    已經連續上過4學期以上的長者佔80%以上,開學報到這一天,每個人都洋溢著期待的喜悅,「運動習慣了,要停下來好不習慣」,這個空間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開心的在地老化,歡迎有興趣的您,一起當個健康快樂的銀髮族,齊步營造幸福的生活。


本網站電子報發送機制由智邦生活館提供,但本網站擁有電子報版權及擔負發送責任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