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報時間: 2013-04-22 11:00:00/ 報主:北投文化基金會
本期目錄
愛心堆砌幸福健康家園
一把吉他,無限感動
「南京市衛生局管理考察團」蒞臨北投社區醫療群參訪
北投好「畫話」

本會出版新訊

 「北投•陶•人」特展明信片(一組21張)

 高齡之美作品集

支持本會

愛心堆砌幸福健康家園
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台灣從威權的戒嚴年代,邁入開放自主的公民社會,雖然尚未理想完備,但是,台灣的民主社會運動,已經在華人世界樹立了珍貴的典範。社區正是社會的縮影,因此在每個社區都可以看到多元的議題,例如:文化保存、環境保育、社區產業、老人照護、婦幼、新住民等,每個社區居民也嘗試由自己周遭的優先議題,運用集體的智慧,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行動,讓台灣各地綻放出社區營造的花朵。

我們有幸在台北都會區的邊緣,從當初關心溫泉博物館的一磚一瓦開始,逐步拓展到整個北投自然、人文,環境與人、人與人間的互動與和諧。    這一串的工作,光靠小小的基金會,是微不足道的;而是持續有源源不絕的社會愛心,無怨無悔的投入,才能呈現出關心土地、關心人們的溫暖情懷的具體成果。
 
關懷孤老,溫馨送餐
2005年起,我們結合8個社區組織和法鼓山社會關懷基金會推出社區貧困獨居老人的中午供餐,並安排醫師及志工進行到府健康諮詢、環境清潔等工作,需要龐大的物力和人力資源,除了法鼓山在頭3年的支持,往後都仰賴社會源源不絕的愛心,像陳純真女士在自己的廚房,製作茶葉蛋,拿到補習班、安親班義賣,一粒蛋7塊錢,一個一個銅板,累積出對老人的關懷;近兩年來,她也鼓勵父母及家人每月小額捐款,這樣的善行感動她周遭的朋友,像汽車修復商威德汽車行也每年捐款共襄盛舉。國軍北投醫院、北投市場攤商龐貞夫先生製作糕點麵包,讓甜點溫暖老人家的味蕾,也溫暖孤獨的心。許志鶚大哥每天風雨無阻的騎著摩托車溫暖送餐,成為老人家每天倚門期待的天使。社區長輩鄭先生喜好繪畫,自娛娛人,逢年過節時,都會低調的捐款,為老人家加菜。還有錫口扶輪社、臺北市五金商業公會等,也會不定期捐款贊助,讓關懷老人的火苗,得以持續。
 
炭窯修復,耆老傳藝
北投區十八份擁有許多木炭窯,大多已經崩壞,只有中正山步道旁的木炭窯,原為吳欽銘老先生所有,保留較為完整,但也是面臨窯厝破壞的危機,2009年,基金會和里辦公處、社區組織發起第一次的修復工作,當時,就面臨了價值的抉擇與論辯,最後大家還是選擇以原有的自然材質,邀請社區耆老運用傳統工法,進行修復工作,更傳承傳統的技藝與智慧。炭窯位於中正山步道當中,距離最近的車行道路,至少有30分鐘的上坡步行距離,每一件材料都要仰賴志工徒手搬運,在缺錢缺工的條件下,炭窯修復是一項艱困的工程。幸而有賴民宅屋主歐先生願意開放他的庭院,縮短了一半的步行距離。也有許多民眾捐贈「消費卷」,成為購買材料的基金。泉源國小楊校長鼓勵小學生們參與服務,一雙小手抱著一把茅草,一步一步的搬運上山,汗流滿臉,孩子們一起為炭窯爺爺整容修復。鄭松吉先生帶著兒女參與,他說:「能從耆老們那裡學習到崇敬山林的精神與樂觀豁達的處事態度,志工們的付出精神,真的很高興參與這次活動,收穫滿滿。」詹紅毛、白雲、吳欽福等三位耆老,是修復工作的最大功程。他們把從長輩學到的古老傳統技藝,一一在修復過程中展現出來,一絲不苟的堅持運用傳統材料和技藝,其精神令人敬佩。
2011年,進行第二次修復工作,爾後大約每兩年也需要進行一次修復的工作,真是一項沒有止盡的負擔。但是當我們看到木炭窯內的台灣大蹄鼻蝠從一隻,增加為2隻棲息於窯內、也看到耆老的技藝傳承和年輕志工無怨無悔的付出,炭窯真是一個守護大地、庇護幸福的炭窯公爺爺。
 
高齡健康,守護幸福
2010年開始,基金會和社區大學結合陽明大學陳俊忠教授、台北科技大學豐東洋教授、王永順老師等,一起設計高齡健康課程,包含:健康衛教及管理、運動介入、參與式學習、社會參與、志願服務及生命故事等,為60歲以上的高齡長者提供健康促進,經過前後的評估,我們發現:3個月的課程可以讓高齡長者減少憂鬱症的風險,提昇體適能,改善體重、腰圍、BMI及維持良好的認知能力,降低老人痴呆的風險。這項工作費時費力,需要運動器材、生理監測工具、專業師資,乃至於完善的教室,我們曾經面臨教室整修無法使用的窘境,學員陳汪美珍阿嬤義不容辭的提供她的自宅,還自費整修,免費提供給課程使用。資深護理人員游淑玲、郭錦奇女士,還有退休老師洪慧華老師,也用她們的專業和熱誠,每個禮拜陪同高齡學員共同成長。呂玉亭老師諄諄佑導高齡學員,畫出心情故事,孫美惠老師鼓勵長者用肢體藝術抒發心情,顏介真老師教導養生太極,李星儀老師鼓勵肢體律動,一起為營造高齡健康而努力。
 
愛心堆砌幸福健康家園/div>
在社會的愛心付出當中,大家一起做了許多努力,當然,還有更多的議題,像健康綠活網絡、社區家庭暴力防治、高齡友善城市推動等,也都看到大家一起付出的影像。社區營造是一項漫長的工作,也是一項甜蜜的負擔,需要大家持續的付出愛心,共同堆砌出幸福健康的家園。
一把吉他,無限感動
洪德仁
 
有一所國民中學的校長碰到了我,彼此寒暄後,她告訴我一個正在進行的「希望工程」,在每一所國民中學裡,有優質、課業表現良好的學生,也有一些需要高關懷的青少年,她想在學校裡邀請這一群高關懷學生接受音樂老師的吉他教學,讓孩子們在彈吉他當中,彼此關懷,也找出自己的潛能和興趣。


這是一項多麼偉大的教學工程,校長有心、老師熱心投入,但是就是缺了20把吉他。當下,我跟校長報告,是否可以讓我嘗試向社會、朋友們募集愛心,乃至於募集二手的吉他、以發揮物盡其用的功能。

好友陳祝汀、鄭麗華夫婦得知此事,又向他們的好友募集,一下子就得到了7把吉他,甚至於其中有一把吉他是從新加坡空運來台,另外一個朋友也自告奮勇,願意協助二手吉他的修復,愛心真是無價阿!張玉鳳阿嬤也掏出私房錢,買了吉他,一起共襄盛舉,她說這些孩子就像是我的孫子,希望及他能鼓勵孩子?奮發向上。另外一位好朋友陳惠玉女士,也把多年來先生珍愛的一把吉他,也是她追思先生的重要遺物,送來基金會共襄盛舉。

我認識陳女士全家,深知這是一個情意深重的割捨,因為這把吉他充滿了滿滿的全家歡聚的樂聲,因此,請她給年輕的學子一些勉勵的話,陳女士直說不敢當,我拜託她用媽媽的心情,給孩子一些鼓勵,她靦腆的說出:
「每個孩子天生必有用,有的孩子可能在課業上比較辛苦,需要大家的關懷,但是比起一些身心障礙,像唐氏症孩子,我們這些孩子可以說已經幸運多了。如何找出自己的興趣,來發掘自己的專長和潛能,這是我們可以自己努力的。學學吉他,讓音樂舒緩心情,靜下心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不要小看自己,行行一定可以出狀元。」

每一把吉他,都蘊含了無限的故事和感動,希望隨著吉他的樂聲,溫暖每一位孩子的心靈,也鼓舞大家一起努力。
「南京市衛生局管理考察團」蒞臨北投社區醫療群參訪
「南京市衛生局管理考察團」等26人,在楊大鎖團長與金有生副團長帶領之下,前往北投社區醫療群永安家庭醫學科診所、洪耳鼻喉科診所參訪,並有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黃信彰主任陪同,瞭解台灣基層診所服務狀況。
 
與會貴賓並於北投文化基金會會議室進行簡報級交流座談,參訪團對於台灣基層醫療服務,診所的專業水準,提供給民眾周全的健康服務,留下深刻印象。
 
診所以全民健康保險局的合作關係,資訊系統的連結,抱持極大的興趣級深度瞭解。特別是社區醫療群計畫,結合基層診所和合作醫院,共同提供民眾共同照護門診、轉介服務、病房關懷巡診,成為一個週延的健康服務體系,這個制度值得中國衛生服務的借鏡。

本網站電子報發送機制由智邦生活館提供,但本網站擁有電子報版權及擔負發送責任
取消訂閱